《妈宝园》,一群智慧妈妈陪着宝长大,没有华丽的句子,和你分享生活中育儿的故事!欢迎大家一起探讨!当妈那些事儿
昨天和朋友约好一起到公园野餐,一起去的还有家里的小孩子们。朋友家的儿子2岁了,已经过了学步阶段,口语表达词汇量也突然猛增,我还在感叹她“已经渡过了难带的婴儿阶段”。朋友却一脸苦恼:“现在这阶段,也并没有多轻松。经常喜欢跟我们唱反调,不管让他做什么事,都是‘不’字当头。每天都得费劲口舌,他还总讨价还价。”
确实是这样的!2岁的孩子将经历人生中第一个叛逆期,聪明的孩子会想尽办法与父母抗衡,存在感特别强,整天在你的视线里为所欲为。
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就会出现逆反心理?其实这跟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关系,如果您能先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对他的逆反心理也就不会觉得那么难以理解了。
1、有独立倾向,生活自理行为开始出现。
孩子已经有独立倾向,已经过了学步阶段的孩子,能脱离妈妈的怀抱,开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这个时候会发现孩子想尝试自己洗手、有独立进食的欲望,甚至想模仿大人穿衣服、穿鞋袜,当大人要提供帮助时,他还未必能接受。
2、情绪不稳定,对家人依赖性较强。
朋友家的小孩在这方面就比较明显,他每次出门前都想自己穿鞋袜,但是由于小肌肉动作发展还没完善,动作会比较笨拙。经常穿不上袜子,而当妈妈想帮忙时,一旦靠近他就马上生气地大叫,甚至开始在地上翻滚。
一方面表现出想独立的行为,但在分离时又特别焦虑,依赖性仍然很强。前天在朋友圈看到闺蜜发的一个小视频,印象还很深刻,场景是这样的:她洗澡、上厕所时,孩子在厕所门口拍打着门,哭喊着要“妈妈”,她出门买个菜,孩子在家里哭到她回家,谁抱都不要,就是要妈妈!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情绪也不够稳定,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情绪波动,短暂的分离也能使他们产生焦虑。
3、以自我为中心,开始出现逆反心理。
朋友间的几个孩子在一起玩,经常会出现争抢玩具的现象。以前我也曾因此烦恼过:请朋友来家中玩,小孩拿什么玩具,女儿就把它抢过来,抢不过甚至动嘴咬人,我跟她沟通,她却尖叫着说“不要”!闹得大人们彼此都很尴尬。
不难发现,2岁左右的宝宝言语中开始出现“不”,口头禅经常是“不要、不行”,一个不顺意就在地上打滚撒赖,与人相处时占有欲也比较强。其实孩子并不是不讲道理、霸道自私,他也没想着要来折磨妈妈,是因为他们开始有自我意识,但是又不懂得表达。
4、开始有模仿他人行为的意识
2岁的孩子开始爱模仿别人,学大人说话、穿大人的鞋子走路,像大人一样喂芭比娃娃们吃饭等。在家人们潜移默化的引导下,孩子们经常在模仿大人的行为中提高认知与动作发展。
孩子的逆反心理除了跟年龄特点有关,跟家庭教育方式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每个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都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有的妈妈能轻松解决孩子的逆反行为,而有的妈妈却觉得孩子越来越难以管教呢?
1、不尊重孩子
孩子虽然小,但他们也有自尊心,爸爸妈妈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来教育他们,充分尊重孩子。有些爸爸妈妈不顾这些差异,强行给孩子“定规则、定要求”,即使尝试过知道不适合孩子,也不会去灵活调整。而且一旦做不到就会惩罚孩子,或者总在耳边唠叨着,殊不知这样的方式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情绪和逆反心理。
2、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2岁左右的孩子喜欢探索新鲜事物,好奇心很强。家里的家具、电器、日用品等都是他们的探索对象,但家长们经常在孩子探索时阻止、甚至训斥、打骂孩子。这样孩子的好奇心不但得不到满足,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做出叛逆行为。他心里会想:“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可我偏要这么干”!
3、沟通方式不恰当
与孩子沟通不当,也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许多职场爸妈因为工作忙碌而缺乏与孩子经常的感情沟通,导致孩子情感不丰富,没有感情链接,父母的话也就没有很大的作用。
另外,孩子做错事情没有马上提醒、指出,而是迁就他们的错误行为,他会认为犯了错误不会受到批评,一旦爸爸妈妈想管教的时候,孩子就很不适应,出现叛逆行为。经常看到商场里的孩子会随意拿柜子上的东西,甚至弄乱、扔地上,如果爸爸妈妈因此批评孩子,会引起他的不满,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孩子在家,已经习惯将玩具扔满地,而家长不做提醒和阻止。他觉得这样的行为并没有什么问题,可到外面去,爸爸妈妈就会批评他,因此不开心。
1、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我儿子在两岁时,逆反心理也是表现得比较明显,以前总得跟他斗智斗勇。但我觉得比起吼叫、训斥,“转移注意力”会是更好的方法。
1岁多的时候,他很喜欢吃饭,但到了2岁左右,他开始反抗吃饭。让他带个围兜,马上把它扯了下来;要把他抱进餐椅时,他两只脚蹬得又硬又直,不肯坐下去。如果是你,你会强硬帮他带上围兜吗?会强行把他放进餐椅吗?我敢肯定,如果你这么做,肯定会引起孩子的反抗,引起更大的哭闹。
其实这么小的宝宝,注意力移动得很快,我利用这点来化解儿子的叛逆行为。给他带上围兜而他不肯时,会与他讨论围兜上的花色,让他指指小动物的位置,说说小花的颜色,聊天中就顺势把围兜戴上了;而抱他坐进餐椅时,先拿今天的辅食餐给孩子看,让他拿着蔬果棒、水果丁等食物,就能顺利把孩子放进餐椅了。
2、制定适合孩子的规则
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社会上的每个人都会受到规则的约束,对孩子来说同样如此。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为他定下一些小规则,养成习惯之后就不用等着你跟在屁股后叮嘱。
比如,饭前便后要洗手、睡前主动刷牙、玩玩具后主动收拾等,同时也能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规则的养成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在刚开始培养时肯定很不容易,但习惯一旦养成,你就会发现少费许多口舌。
除了规则,孩子的生活规律也很重要。当他饿了、渴了、累了、困了,孩子就容易发脾气,如果能养成规律,就能阻止孩子的爆脾气。
3、了解孩子逆反行为的背后原因
在儿子叛逆阶段,对要得到的东西就是一定要得到,可是我也有自己的原则,有些东西不该给他的就不能给。像姐姐正在玩的玩具,他就一定要得到,可是姐姐也不肯跟他分享,我也不能强制要求姐姐,于是他会哭、闹。
他的这种有逆反行为,是因为想引起家人的注意。所以,当孩子无理取闹、甚至在地上翻滚时,我选择适当的冷处理,不当他的观众。没有观众,这演员也就没趣了,等他发现没人关注到他的表演,情绪反而马上稳定下来,这时我再安抚他。
妈妈也要学会换位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闹,为何有这样的心理?2岁的孩子已经能和大人较清楚的沟通,与孩子沟通也需要技巧,有时绕个弯就能轻松解决难题。如果你问,“你要不要穿外套?” 这答案肯定是“不要!” 其实你可以换个说法,“你想穿小汽车的衣服,还是恐龙的呢?”他肯定会二选一!沟通清楚后,孩子会慢慢知道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4、给孩子自主的空间
两岁的孩子已经慢慢开始形成自主意识,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如果家长一直忽略孩子的需求,也会导致孩子哭闹、跟你对着干。我们可以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敞的空间,减少对孩子的限制。
但前提是必须告诉孩子安全第一,水、火、电器、药物等得做好防范措施,你自己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
5、放松心情,调整自己的心态
第一个叛逆期的孩子通常会让妈妈感觉很累、很烦躁,因为他们似懂非懂,脾气却很拗。而当妈妈烦躁时,或许你也会跟孩子一样发脾气,进入“坏脾气循环区”。
孩子感受到你的脾气,或许他会担惊受怕;但这个阶段的孩子也有模仿能力,他看到妈妈不开心时是这样发脾气的,他也会觉得“这样的方式是可以的”,所以很大的可能引起他更叛逆的行为。妈妈们除了照料家庭及孩子的一日生活,也该放松自己的身心,给自己交友、外出旅游的空间,爱自己才能更爱孩子!
叛逆期几乎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阶段,爸爸妈妈们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过于急躁,一定要调整心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学习和成长。
互动话题:您家宝宝2岁时是什么样的状态呢?当他出现逆反行为,您是如何处理的?
本文中的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欢迎分享收藏!谢绝抄袭!
本文章《妈宝园》原创,欢迎关注或者点赞点评转发文章。欢迎大家一起在下方多多留言交流育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