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吧,许昌此处的美,你根本想象不到

2019-07-22   老家许昌

襄城奇观“河湾水霞”,谁看谁醉,约吗?‖老家许昌

文‖耿创

图‖魏众

一汪泓水朝霞染,

西红东瑟粼晕圈。

去北往东水分流,

鸬鹚船舷逗鱼玩。

白鹤水鸭弋浅滩,

神奇钟寺佳话传。

德政河畔动风色,

河湾水霞堪奇观。

襄西12里,沿高桥西汝河大堤南行300米,就到了美丽的襄西汝河湾。汝河水在这里滚南流北,形成一道美丽的河湾。在河湾北侧,坐落着一个千年古村——侯村。千百年来,汩汩流淌的汝河水诉说着侯村古老的历史。

相传,战国后期,皇室一侯爵在此久居立村。历经汉、晋、唐、宋诸代,传延下来。但到元代,遭受天灾人祸摧残,人亡村败。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数次迁入侯、李、王、赵、周等姓入住,为古老侯村带来了新的生机。后又有高氏、耿氏进村,村子规模不断扩大。明清之后,逐渐发展成为襄西名镇重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南岸沉积泥沙增多,水冲涮北岸,坐落北岸千年的侯村“铜钟寺”被河水冲涮入河道中。

传说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侯西村民侯貌壮是襄西有名的水手。汝水涨到平槽时,他踩水,双膝露出水面。左膝盖上放着下酒菜,右膝盖上放着酒盅,右手执着洒壶,自斟自饮,还时不时地腾出手夹一点菜。他扎猛子,能在水中换气,一个猛子扎在水中,很长时间不露出水面。

有一天,貌壮与好友王大申等人到河湾水中寻宝。侯貌壮脱衣刚钻入水中,一条大蛇袭来。侯不防被蛇缠住腰膀,但他技高胆大,遇水蛇毫不畏惧。他与水蛇在水中翻滚搏斗。

王大申见状,也跳入水中。二人合力斗蛇,蛇力渐不支。侯趁蛇乏不备,缩腰松骨,摆脱蛇缠,速舞药刀,插入蛇腹,用力一挥,将蛇斩两段。蛇血染红附近河水。

在场村人见状,遂有多人钻入水中,摸到大铜钟一口,铜香炉数只。铜钟硕大、丈余高、数吨重,钟内一齐可钻3人。众人齐力将钟拖出、置于沙滩多载。此后,村人到河湾洗澡,必在沙滩中的铜钟内做捉迷藏等游戏玩耍。

斗转星移,转瞬即逝。历史的脚步,迈入二十一世纪。沉入河湾水中的铜钟寺安静地感触到河湾水霞的脉动,对潺流的自由艳美不已,铜钟睁大眼睛任浪花拂胸。千年古寺,期待着在振兴乡村中再见天日、重展风采。

这些年,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汝河的水越来越清了,岸边的树越来越绿了,河里的水鸟越来越多了。沙燕、白鹤、野鸭、鹭鸶、喜鹊等等,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水鸟,一群群、一拨拨,贴着水面游戈、翻飞。尤其顽皮的是水鸭,它们在水面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孤线,忽而钻入水中,不知去向。这一切,构成一幅千姿百态、五光十色的天然画卷。

河湾最美时刻,莫过于晓星渐隐,鸡啼满村之时。天空由深蓝渐渐变得浅淡,忽见天水相接处透出一道晶亮的霞光,顷刻间,半边天空红晕浸染。河湾里,一汪泓水翡翠似的鲜洁发亮,对岸的九宫山在熹微中挺起了胸膛。天空、云朵、霞光护拥着山峦,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蓝的、红的、白的、绿的,在粼粼碧波的搅动下柔美地混合在一起,梦幻般的九宫山影在这五彩斑斓的水波中婆娑起舞。

顺九宫山势西来的汝水汇聚在河湾,湾口宽360余米,一股如涓细流随支流马黄河悠然北上。往北受渐狭河岸的约束,水面越来越窄。顺流北望,河水映得如玻璃一样发亮。清晨,纹波下的鱼儿还在梦中,几位垂钓者已早早来到岸边,架起鱼竿,抛出长线。一旦上钩,被猛力提起的鱼儿摇头摆尾,飞溅的水花打湿垂钓人的双眼。

折拐东南的汝河主流随着翠绿的浪花一层起着一层欢笑着奔向远方。远处的水面上依稀可见几叶小舟,那是有人在布下拦河竖网。岸边依依柳丝在煦风吹拂下,炫动着迷人的腰枝。极目眺望,近处流水呈鲜绿色,远处呈翠绿色,再远呈墨绿色,最后水天连成一片,茫茫无边。

最美景观当在太阳刚刚露出小半边脸的时刻,整个东边天空像一张羞红的少女脸庞。渐渐的,堤东的高楼、大树再也遮挡不住霞光的辉映。粼粼波光中,那几只小渔船徐徐划到近前,几只鱼鹰卧在船头,只见渔人拿着竹篙轻轻一拨,鱼鹰一个个扑下水去。顷刻便钻出水面,扑着翅膀跳上船舷。哇!它们那长长的嘴里个个噙着一条鱼,十分忠诚地交给主人。这种场景,让人留连!

德政天鉴,祥催日红。襄城县委、政府振兴乡村、禁烧绿化、综合治理,如今天格外蓝、空气格外新、山格外青、水格外绿。河湾畔,翠色欲流。果园里不时飘来苹果、猕猴桃将成熟时富有的清香,风景丛林树上鹊立枝头……

太阳冉冉上升,金霞万道,河湾水霞似锦,光辉灿烂。河湾一汪泓水,滋润着村人的心田;缕缕晨风,亲吻着村人的脸颊。村人为有河湾水霞感到自豪和骄傲。现在,它以优雅的环境和厚重的文化,跻身于“襄新八景”候选行列,期待它在新时代展示风采、造福乡亲!

【作者简介】耿创,襄城县《侯村村志》副主编。

【摄影家简介】魏众,男,高级工程师,中国知识产权创意试点园区智库专家、河南省电机工程学会首批科普专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首批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许昌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由魏众先生提供,版权归魏众先生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