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啥恁爱哭?‖鸥鸟

2020-07-16   老家许昌

原标题:曹操为啥恁爱哭?‖鸥鸟

【鸥鸟讲故事】

曹操为啥恁爱哭?‖老家许昌

‖鸥鸟

民间有句歇后语叫刘备的江山——哭来的” ,好像《三国演义》中,刘备就是一个除了哭哭啼啼,别的啥本事也没有的艺术形象。其实,正史中,若论爱哭,刘备还真要在一个人面前甘拜下风,他就是当时文治武功无人能出其右的一代大英雄曹操。有细心之人专门统计过,《三国志》中记载的刘备之哭共有6次,而关于曹操哭的记载却达17次之多。 (想看看鸥鸟上回讲了啥故事?欢迎点击以下链接欣赏: 三国皇帝托孤:一成功一悲情一笑话,为啥?‖鸥鸟 )

曹操爱哭?说来很多人都不信,那个一生戎马、扫荡群雄、足智多谋、横槊赋诗的曹魏帝国缔造者,心狠手辣、意志坚定、铁血豪胆,他怎么可能是个爱哭的人!当然,曹操是个英雄,是个诗人,但同时是个至情至性的性情中人,他从不刻意掩饰自己的感情,仰天开怀大笑与捶胸嚎啕大哭都是他的人生常态。

《三国志》中关于曹操哭的记载有很多,给人的印象是曹操这哥们儿就像个感情丰富的演员,触景生情,入戏很快,极富艺术感染力。不过,了解曹操性格的人都知道,曹操还真不是演戏,他是本色出镜,无论哭笑都是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是性格使然。

丧子之痛,曹操痛哭

哭得天经地义

曹冲曾是曹操最疼爱的儿子,这个留下“曹冲称象”佳话的小神童是曹操的心肝宝贝,甚至有人说曹操还有过把他定为继承人的想法,可见曹操对这个小可爱爱得简直无以复加。但在赤壁之战前后,曹冲因病夭折,年仅十三岁。

爱子之死,令曹操非常伤心,他流着泪对曹丕说:“这是我的不幸,是你们的幸运啊!”

曹操作为一个杀伐决断的政治家,在对待政敌面前,从不心慈手软,挥舞屠刀的手从不颤抖。可作为一个慈父,他的内心是非常柔软的,失去儿子,这种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感、无助感,让曹操虚弱得令人顿生悲悯之心。慈父哭爱子,父子天性,曹操哭得天经地义。

失去朋友,如失手足

哭得气壮山河

高处不胜寒,杰出的顶点是没有朋友。曹操虽然杰出,可他明显是有朋友的,鲍信就是他的朋友。

陈留起兵后,因为出身和实力等原因,东汉末年风云一时的所谓各路诸侯中,真正看好曹操的少之又少,但是鲍信算一个。他不仅是曹操最好的朋友,而且对曹操的期许相当高:“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者,君也。”国家危亡之际,能够力挽狂澜、拨乱反正的大英雄,非你曹孟德莫啊!

鲍信对曹操帮助很大,关东讨董联军在盟主袁绍的率领下为保存实力,皆拥兵不前。众将置酒高会,独有热血青年曹操不惧生死,率本部以卵击石,向董卓发起自杀式攻击。追随曹操攻击董卓的诸侯只有鲍信一人,结果惨败,部队几乎全军覆没,两人同时战斗负伤,成为难兄难弟,这情谊,堪称生死之交。

兖州刺史刘岱死后,鲍信拥立曹操为兖州牧,使曹操在群雄逐鹿的乱世中有了自己的第一块根据地。两人并肩作战迎击青州黄巾军,敌众我寡,为掩护曹操,鲍信不幸战死,以命换命,还有比这更铁的朋友吗?所以曹操对鲍信之死是很伤心的,《三国志》记载“购求信丧不得,众乃刻木如信形状,祭而哭焉。”我们相信,曹操哭鲍信没有任何表演的成分,哭得气壮山河。

惜杀陈宫,边杀边哭

哭得五味杂陈

陈宫是曹操的朋友,也是曹操的敌人。虽然“捉放曹”的故事是演义,但曹操和陈宫确实有过蜜月期,也有过水火不容期。想当年,兖州刺史刘岱死后,是陈宫和鲍信一起迎接曹操入主兖州,但后来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曹操第二次讨伐陶谦的时候,陈宫竟然联合张邈抄了曹操的后路,要把兖州献给吕布。这次陈宫的背叛,害得曹操差点成了丧家之犬,幸亏夏侯惇、荀彧、程昱保住了三个城,才让曹操有了翻盘的机会。

此后陈宫就死心塌地跟了吕布,可惜吕布匹夫之勇,终不成器。吕布败亡后,陈宫也成了阶下囚,荀攸曾评价陈宫“有智而迟”,也就是临事不清,小事聪明大事糊涂。果然,陈宫被曹操抓到后誓死不降,曹操无奈只好下令杀了陈宫。临刑前,曹操又想起以前陈宫助己之恩,忍不住潸然泪下。他哭泣的,是对超脱于任何恩怨情义之上的统治规则的无奈。曹操哭陈宫,哭的是人各有命,造化弄人。

对手之死,曹操哀惋

哭得感天动地

袁绍,曾经是曹操最大的对手,正是因为有了袁绍的存在,曹操才有了奋斗与强大的动力,曹操的人生才变得精彩。官渡之战后,曹操乘胜追击,扫荡诸袁残余,在攻占了袁绍的老巢邺城时,他亲自到袁绍的陵墓祭奠这位宿敌旧友,他一边祭一边痛哭流涕,那情景,感天动地。

俗话说,惺惺相惜,袁绍虽说不上多么优秀,但时势造英雄,出身四世三公的他毕竟也曾风云一时,这样一个强大的对手在自己的打击下灰飞烟灭,怎不令人扼腕叹息。估计,此时的曹操也会想起自己的末日,莫名的就悲从中来,兔死狐悲,潸然泪下。

智囊陨落,孟德哀甚

哭得痛彻心扉

曹操帐下有五大谋士,而其中最受曹操喜爱的有两人,一是有“鬼才”之称的郭嘉,二是有“谋主”之誉的荀攸。

郭嘉是曹操的得力助手,擒吕布、败刘备、灭袁绍、征乌桓都是他的功劳,但天妒英才,郭嘉在征讨乌丸途中病逝。郭嘉早亡,令曹操悲痛欲绝,在赤壁战败后,他说:如果郭嘉在,我就不会失败了。

有史学家甚至把郭嘉的死当做曹操事业的分水岭,郭嘉生前兴旺发达、顺风顺水,郭嘉死后裹足不前、诸事不顺,民间甚至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所以曹操对郭嘉之死,痛彻心扉,直到临死之战,还想到郭嘉,大哭道:“哀哉奉孝,痛哉奉孝。”表达的是一种失去知己、挚友、助手的痛惜之情。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相对于荀彧匡弼的宏观性、战略性,荀攸对曹操谋划更具有战术性、实用性,所以曹操每有重大军事行动,总把荀攸带在身边。而荀攸也不负曹操的倚重,算无遗策,妙计迭出,帮助曹操打败了很多敌人。同时荀攸最大的优点是低调,曹操对他的评价是“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智可及愚不可及”,并让世子曹丕以师礼对待荀攸。《三国志》记载“攸从征孙权,道薨。太祖言则流涕。”

荀攸死后,曹操提到他就痛哭流涕,可见其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之要。曹操一生阅人无数,明察秋毫,看人很准,谁真心忠于他的事业,谁只是他的同路人,他心里跟明镜似的。

猛将之殇,腹心之痛

哭得令人动容

打仗总是要死人的,特别是作为一员武将,战死疆场、马革裹尸既是个人宿命,也是一种荣耀。所以对麾下很多武将的战死,曹操已经司空见惯,哪怕他们是自己最亲最近的人,比如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夏侯渊等。但有两员猛将的战死,却令曹操伤心不已,痛哭流涕。

爱将典韦。典韦并非曹操的统兵大将,而是忠勇的护卫之将,曹操对典韦异常信任,把自己的生命都托付给了他。典韦在宛城之战中为保护曹操而死,惨烈异常,曹操听到典韦死去的消息哭一次,见到尸体又哭一次,可以说,曹操是富有真情实感的。典韦死的时候,他为之流涕,招募间谍取回了典韦的遗体予以厚葬,他又亲自临哭之。曹操哭典韦,表达了曹操对自己部下的忠诚、勇敢、舍生取义的精神的感动。

降将庞德。庞德是西凉悍将,原为马超部下,曹操平定汉中张鲁时,庞德投降,从此成为曹操麾下一员猛将。襄樊之战时庞德是于禁副将,结果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投降,庞德却宁死不降,在怒骂了一番关羽之后被斩杀。《三国志》记载“太祖闻而悲之,为之流涕,封其二子为列侯”。估计是曹操对比于禁和庞德后感慨良多吧,他既哭庞德的忠勇不屈,也哭于禁的晚节不保,更哭自己知人不明,一个统帅,他哭得那样令人动容。

曹操的一生,纵横捭阖,快意恩仇,做为一个血性男人,他成功过,也失败过,无论他的笑,还是他的哭,都是那么真诚。曹操的人格魅力,在每次痛哭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无情未必真豪杰,谁说英雄不流泪?爱哭的曹操,依然豪情霸气,魅力四射!

【作者简介】 彭春岭,笔名“鸥鸟”,许昌市鄢陵县人,河南省作协会员,现供职于许昌市魏都区政协。

【推荐阅读:鸥鸟(彭春岭)作品】

为此,钟爱许昌文化的我们,于2016年1月申请成立了志在宣传许昌文化的微信公众平台——“老家许昌”:“老家”随身携带,情感永不落下。截止到2020年7月15日,“老家许昌”微信公众平台已刊发原创文章4000余篇。

注:1、 本文原题:《爱哭的英雄——曹操》。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砸稿时,请注明“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