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三十多年煤窑的父亲

2020-01-08   老家许昌


下了三十多年煤窑的父亲‖老家许昌

文·图‖侯世平

上学时就学过朱自清先生的文章《背影》,后来,又听过许多写父亲的歌曲,每次哼唱心里都很激动。父亲,像一座山,父爱,是无私的,伟大的。

多年以来,我一直想写写自己的父亲,但酝酿多次,终未如愿,直到我以信息员的身份参加了禹州市教体局组织的禹州市教体系统新闻宣传暨舆论舆情信息工作培训班,又突然萌生了一定要写父亲的欲望。

我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勤劳、善良、淳朴、温厚。在父亲的感召和引导下,我们兄妹四人都不怕吃苦,勤劳善良,踏实肯干,均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岗位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我家位于鸠山镇西北边崔家庄村,离集镇20多里,这里贫瘠、闭塞。小时候家里穷,姊妹多,父亲吃了很多苦,一方面要种地,另一方面还要去地方小煤窑上班挣钱贴补家用。

小煤窑安全条件差,父亲是一名修护工,基本上是哪里有危险就冲在哪里。为了避免巷道塌方,父亲经常绞尽脑汁,巧妙利用木头,川杆,荆梢建设安全巷道,被工友誉为“头把斧”,深受领导器重。

在长期工作中,父亲目睹过许多工友生死,但由于家庭负担重,他还是坚持下了三十多年煤窑。

父亲不识几个字,却鼓励我们几个好好读书,不管家里经济多困难,父亲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上学。经过家里和我们兄妹的共同努力,哥哥、妹妹和我均顺利完成了学业,考上了大学。

哥哥去了国营煤矿,成了干部,妹妹当了医生,现在在郑州一家医院上班。我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并且妹妹和我经过努力都有了高级职称,成了各自单位的骨干。姐姐虽过早辍学,但成家后勤劳致富,日子过得同样风生水起。

我们兄妹四个均已在郑州,禹州买房安家,还买了小汽车,可以说我家是国家好政策的受益者,我们见证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城乡巨变。在我家的影响下,村里邻居们开始重视孩子教育,偏僻闭塞的村庄有了硕士、博士。

生活慢慢变好了,父亲也变老了,但他并没有闲着,从干了三十多年的煤矿上不干后开始养牛,一头、两头,最多时养过六头。农忙时干农活,农闲时放牛,兢兢业业、日不错影。

父亲手里有了节余后主动帮助亲戚、邻居、朋友,尤其是当这些人群供应学生出现困难时,父亲总是有求必应,借钱给他们应急。

邻居大孬叔在煤矿上出了事故,矿车侧翻砸住头了,生活非常艰难,媳妇也和他离婚了。每年春节父亲杀猪时总忘不了给他一块肉。

邻居根闯哥前些年在石灰窑干活时把腿弄断了,截肢后成了残废。他家里经济非常困难,然而祸不单行,他妻子又得了静脉曲张,去郑州许昌看病花了很多钱,为治病最后把唯一经济来源牛卖了。经过一番治疗,病治好了,但人总是闷闷不乐。

我父亲看到这种状况,主动把自己的两头牛低价卖给了他,并答应等卖牛时再给钱。根闯哥一家高兴得不得了,像一下子有了希望……

像这样的义举还有很多,父亲教育我们做人要讲良心,为人一定要善良、踏实肯干。

父亲是万千劳动人民中的一员,芸芸众生中的一位,他是平凡的,但他的坚强、善良、勤劳、纯朴感染着我们,良好的家风代代传承,祝愿父亲永远安康。

【作者简介】侯世平,乡村教师。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