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给患者进行常规输液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想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下午阿呆为49床老太太进行bid的输液,本来核对好相关信息以后,直接穿刺,老太太有留置针,咱们直接将针接上,也没啥问题。正当阿呆已经处理好各项事务,准备去其他病人那打针的时候,老太太的孙女叫住了阿呆:“护士,我想问你个事儿。这个留置针,今天用完是不是要拔了?”
拔了?阿呆回忆了一下之前看到的医嘱:“你们家老太太明天还有输液哦,也是一日两次的。”仔细捧起老太太的手看了看,“这留置针保护的也挺好的,可以暂时不用换的。”
老太太在边上连连点头表示赞同,“这个能用,滴的挺好,能用……”
“可是……”孙女皱着眉头,满脸纠结“我之前听说,留置针一般只留三天,留久了不好。”
“这……”阿呆想根据经验告诉这位家属,留置针是可以留的时间长一点的,之前老师也有讲过:只要穿刺点皮肤无红肿、渗液,输液通畅,患者不觉得痛就可以用,甚至阿呆之前还看见过一篇文章讲着一个案例,患者的留置针留了七十多天……
但是,理智告诉阿呆,答话要慎重,因为,我们当前有一个说法:做事留一线,很多时候病人及家属参考的依据,都是最新版的规章要求。我们医护工作者有自己的技巧,规则以及说法,但是对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而言,他们能接受的,绝对不是:“我们之前都是这样做的”、“我们一贯如此”、“之前都是这个样子的,也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阿呆觉得,这种可选择的选项,最好不要不询问意见就直接为患者做决定,可能你觉得最好的选择并不一定是他们愿意的。
“可是,万一呢?万一出现问题了呢?这是我的亲人,我不愿意让万一发生,我不了解你们这个行业,不知道什么技巧,我只认我知道的。”
这个时候,很多话就没有说出来的必要了,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坚持。
不过,我们可以适当的为其选择提供一些信息。
“标准上确实有说留置针留置一般是时间72~96小时,您理解的没有问题,但是在没有出现静脉炎表现的,包括疼痛/触痛、红斑、发热、肿胀、硬化、化脓或可触及静脉条索的,同时静脉情况又很好的,敷贴干燥的,是可以适当的延长使用期的,这样可以适当减少老太太的静脉穿刺,减轻老太太疼痛。
奶奶,您打针这儿疼不疼呀现在?”
“不疼~”
“有没有什么不舒服呢?”
“挺好的。”
“可是……”孙女还是在犹豫。
“这样吧,刚刚说的是我们给的建议,如果您觉得需要更换,和老太太商量好以后,等输完液了,可以随时按铃,我们来帮您更换,您看可以吗?如果您不想更换了,接下来我们也会定期查看留置针情况,及时拔除,这个您也不用担心。”
“好好好,那谢谢护士姐姐了。”
事情就这样友好地解决了,与其说这一期谈的是留置针是否需要遵守金标准的问题,不如说,是一种护患沟通的问题,最新版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有这样一个点: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患者安全。阿呆觉得,在这儿同样适用。
在家人生病的时候,最希望的除了其尽快恢复健康,也有一部分希望为其减轻病痛,此时此刻,为其提供一些信息,让家属参与到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之中,无论是对患者还是患者家属而言,又或者对护患关系而言,都是一种极好的选择。
你们觉得呢?
想了解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我们的今日头条号(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和微信公众号(cjmn2015)
欢迎您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平台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