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注两次苄星青霉素均失败,年轻护士心慌了

2020-02-17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科室新来了一位小同事,在中午值班时,为一名小患者肌注了两次苄星青霉素后,最终均以针头堵塞而导致注射失败。因此,心灰意冷的她,满怀着疑虑和对小患者的愧疚之心,只好请我帮忙注射。好在我们耐心地跟家长和小患者做好了解释,他们才表示理解并配合我们的工作,并成功肌注了苄星青霉素。


事后,小同事一脸委屈地跟我说: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啊?为什么针刚打进去,药液就推不动了?而且两次都是同一种情况?

我安慰小同事说:你的整个操作流程没有问题,就是药液单纯地发生了针头堵塞。这种情况虽然很常见,但是可以被避免。

小同事一脸惊讶地看着我说:怎么会针头堵塞呢?我也是按照大家交给我的方法做的啊!抽好药液后立即注射的,真没有耽搁一点点时间啊!而且我也换了新针头,为啥还会针头堵塞呢?

我说:这可能跟工作经验和细节有关,因为这种药液不同于其它制剂,所以你在抽好药液、更换针头之后,可以再次抽0.5~1ml的生理盐水,使其充满针头,而且整个操作流程必须相当熟练,然后再进行快速注射,这样就不容易发生堵塞了。


其实,在临床工作中,关于肌注苄星青霉有很多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值得被我们学习,也有很多的细节需要被关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苄星青霉素注射的一次性成功率,既可以避免药液的浪费,又可以减少再次注射给患儿带来的痛苦。


一、苄星青霉素的药理作用?


苄星青霉素:规格120万单位,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属于长效制剂,仅应用于深部肌肉注射,不可静脉给药。主要用于预防风湿热复发,也可用于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流行。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后,青霉素会被缓慢释放并被吸收,主要通过肾小管分泌排泄,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


二、苄星青霉素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1、青霉素所致的过敏反应均可能发生,其中以皮疹最为多见,白细胞减少,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和血清病型反应等少见,严重者如过敏性休克偶见,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予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及使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

2、二重感染:可出现青霉素金葡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或念珠菌二重感染。


三、苄星青霉素为啥容易发生针头堵塞?


由于苄星青霉素针剂颗粒大,在水中极微溶,溶解后为白色混悬液,极易发生药液絮凝,所以要求苄星青霉素在迅速溶解后,必须在短时间内快速肌注药液,以免发生针头堵塞。若针头发生了堵塞,必需拔出针头,重新注射。


四、如何避免针头堵塞?


1、注射针头的选择:配置药液时,常规选择7号针头,但往往针头内都会有药物残留。为了避免针头堵塞,在注射时需更换针头,儿童一般选择5ml注射器,既可以达到深部注射,又可以减少针头对肌肉组织的损伤,否则药液滞留在皮下组织,不仅会引起强烈的疼痛感,甚至会出现硬结。


2、溶媒的选择:在临床上,我们一般选择0.9%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因为该药极难溶于水,因此药物在加入溶媒后需剧烈摇晃,会产生很多泡沫,使排气时间延长导致针头堵塞。但是,注射用苄星青霉素使用说明书中,标准用法是以灭菌注射用水作为溶媒,由于灭菌注射用水渗透压低于生理机体,因此会引起剧烈疼痛。而生理盐水与机体渗透压相同,所以在减轻疼痛方面,生理盐水是优于注射用水的。


3、配置方法:在加入溶媒前可将药品粉末充分摇散,将溶媒贴着药瓶内壁缓慢注入青霉素内,上下颠倒,可减少泡沫产生,避免针头堵塞。


4、排气及注射技巧:抽药后立即排气,更换注射针头,抽吸少量生理盐水0.5~1ml,使其充满注射针头,然后立即消毒注射,这样可以减少药液在注射器、针头、乳头内的停留时间。同时注射速度要快,需要在1~2秒内开始推注药液,稍有迟疑,便会容易产生针头堵塞。


5、体位的选择:卧位时垂直推注药液,受重力作用,注射器针头处药液浓度明显高于活塞端,易堵塞针头,而坐位时水平推注,注射器内的药液浓度基本一致,不易堵塞针头。


参考文献

[1] 郑金花,向南.减轻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疼痛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10,26,(22):4433-4435.

[2] 吕雪玲,宋瑰琦,凌云等.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方法的改进及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7,4,(5)2:500-502.


想了解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我们的今日头条号(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和微信公众号(cjmn2015

欢迎您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平台投稿:[email protected]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tofcHAB3uTiws8Kk-t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