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类都有自己爱好的口味,有的爱吃甜,有的爱吃咸,想吃什么可以自由选择。可是大家知道吗?静脉药也有自己的口味,有的喜欢“糖”,有的喜欢“盐”,可是他们的选择是由医务人员来决定的,如何帮他们选择最合适的口味呢?
那就必须先来了解一下“糖”与“盐”的区别了。
首先,二者的pH值不同。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溶媒有很多,而他们的pH值有很大的差别。
根据《中国药典》规定:
临床上所用的5%或10%葡萄糖注射液pH为3.8-4.0、0.9%氯化钠注射液pH为4.5-7.0、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pH为3.5-5.0、复方氯化钠注射液pH为4.5-7.0。
可见,“糖”溶液偏酸性,而“盐”溶液则接近中性。所以在使用时,应考虑药物在何种环境下更稳定。
例如:
青霉素类的药物,它们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而酸性或碱性溶液均使之分解加速,尤其是在pH3.6时,1H就可损失10%,4H损失40%的效价。因此,在配置时宜选“盐”。
又例如,泮托拉唑与pH较低的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稳定性降低及含量下降,会导致药效降低并引发不良反应。
还有研究表明,埃索美拉唑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其溶于 0.9% 氯化钠溶液后,药物浓度、颜色和澄明度在24H内均无明显变化,而在注射用水、5% 葡萄糖注射液、10% 葡萄糖注射液和 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则均有不用程度的变化。
其次,葡萄糖注射液属于大分子溶液,而氯化钠注射液则属于电解质溶液,不同种类的药物会与溶液中相对应的分子析出晶体,形成沉淀等等。
比如
呋塞米注射液会与糖溶液析出结晶,多烯磷脂酰胆碱则会与电解质溶液产生沉淀等。
还有磺胺嘧啶钠注射液,它与pH4.0以下的葡萄糖注射液及其他酸性溶液混合后易析出磺胺嘧啶结晶,在血液中会造成栓塞,因此宜选用生理盐水或pH4.0以上的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
除此之外,由于氯化钠注射液影响脂质体的电性, 所以紫杉醇脂质体及两性霉素B脂质体不能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以免发生脂质体聚集。
不仅如此,不同溶媒对药效强弱的影响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例如
庆大霉素的药效就受pH值影响较大,在pH8.5时抗菌效力比pH5.0时约强100倍。
而肝素钠为一种硫酸氨基葡聚糖的钠盐,属于多糖类物质,因此肝素钠注射液在pH<6的溶液中会很快失效,宜选用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
还有奥沙利铂,它以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时,氯离子会与其结合成螯合物,使奥沙利铂的抗肿瘤效应消失,因此应选用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
当然,在选择药物溶媒时,除了考虑药物本身的特性,还应考虑患者的病情需要,如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心肾功能是否正常,以及血糖情况等等。
So “糖”or“盐”,it’s a question... ...那么为了让这一问题变得简单些,就需要一首“小星星”来帮助我们记忆几种特殊药的使用规律了。
一闪一闪亮晶晶,有些朋友真特别。
正肾多烯两性B,奥沙利铂可达龙。
以上都是小朋友,因为他们只吃糖。
水乐维他硝普钠,人血免疫球蛋白。
糖盐之中更爱糖,遵从医嘱很重要。
一闪一闪亮晶晶,有些朋友真奇怪。
碳酸氢钠呋塞米,依达拉奉与耐信。
这些朋友口味重,只爱吃盐不吃糖。
氨苄西林青霉素,磺胺嘧啶肝素钠。
糖盐之中更爱盐,遵从医嘱勤提示。
黑夜中,是星星装扮了天空,使夜晚不再单调。也希望这首变奏曲,可以填满我们工作中的空白,让大家在遵医嘱的同时,也可以有自己的判断与思考。
参考文献
[1]周璇,朱光辉,卢敏.我院外科系统静脉药物输液溶媒合理性调查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2):192-194.
[2]苗健伟,牛诚,万杰.抗感染药物溶媒的合理选择[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6,3(5):35-37.
[3] 贺竞敏,杨为群,谭丽萍 .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使用过程中质量稳定性的探讨 [J]. 药物分析杂志,2011, 31(7):1372-1375.
[4]李青松.溶媒种类对埃索美拉唑联合其他药物时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药物警戒,2016,13(10):623-626.
[5]徐明.溶媒选择对药物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分析与干预[D].山东大学,2015:1-56.
[6]钟智,林清,陆洁.注射用药物溶解稀释溶媒的标明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3):251-252.
想了解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我们的今日头条号(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和微信公众号(cjmn2015)
欢迎您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平台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