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胺碘酮7小时后患者出现静脉炎,需提高警惕

2020-01-17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案例


患者,老年女性,以“突发心慌3小时”为主诉入院,入院诊断为:冠心病、房颤。经药物治疗后心慌症状缓解,病情逐渐稳定,患者于1月5日00:30时小便后再次出现心慌,心电监护显示患者心率达150次/分,告知医生,立即为患者急查心电图,心电图示波为快速房颤,随后遵医嘱给予患者5%葡萄糖注射液100ml+盐酸胺碘酮注射液0.3g以输液泵20ml/h泵速泵入,夜间加强巡视,并查看患者穿刺部位情况,患者未诉不适,早07:30责班护士进行晨间护理是发现患者穿刺部位皮肤发红、肿胀,条索状物形成,患者诉疼痛(评估为静脉炎3级),立即暂停输液,拔除留置针,告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患者50%硫酸镁进行湿敷,喜辽妥涂抹,两者交替进行使用,并加强巡视,密切观察。于次日查看患者皮肤情况,患者诉疼痛症状减轻,肿胀减轻。


相关知识链接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是最有效的第III类抗心律失常药,对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效果较佳。胺碘酮pH值2.5~4.0,酸性溶液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胺碘酮外周静脉注射时还释放5-羟色胺等活性因子到组织间隙,5-羟色胺刺激末梢神经引起疼痛。有研究报道,胺碘酮静脉输注浓度>3mg/ml时,有诱发外周静脉炎的风险;如持续静脉输注时间>1h,胺碘酮度不超过2mg/ml,同样有诱发静脉炎的风险,高浓度胺碘酮从外周静脉泵入时,静脉炎发生率高达88.2%。静脉输入强刺激性、高浓度药物或使用时间较长,损伤静脉内皮细胞,浅表静脉曲张、血液淤滞;静脉血管内膜损伤后,形成血栓,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的索状硬条或串珠状硬结,全身反应不明显。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老年人群的皮肤薄、弹性比较差且松弛、感觉比较迟钝,血管的弹性减退,进而使得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更容易发生静脉炎。


静脉炎的临床表现:注射部位有烧痛、肿胀,随着注射部位的血管会产生索状的红线,触诊有时会有发硬、发热的感觉。


静脉炎的分级(五级):


0级 没有症状;


1级 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级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静脉条索状物长度大于2.5cm,有脓液流出。


针对使用胺碘酮的患者所采取的预防静脉炎措施:


保护血管,防止发生静脉炎:减少机械性损伤,选择合适的管路,最好选用22~24G静脉留置针,维持时间较长者,及时更换注射部位,必要时行深静脉置管,胺碘酮静脉泵入后,先用生理水20ml进行冲洗导管,再用肝素盐水5ml封管,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静脉泵入胺碘酮前应认真评估血管,选择充盈,弹性好,易固定且较粗大的上肢静脉,忌用末梢循环差的静脉.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一般不宜采用下肢静脉,因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导致外周严重的静脉炎。静脉穿刺时,需另备一副装有等渗液的空针,在穿刺成功后先试注射5~10ml的等渗液,确定在血管内后再连接药物。


对持续静脉滴注胺碘酮的患者要严格交接班,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注射部位局部反应,输液通畅情况及重视病人主诉。当患者诉有烧灼感或疼痛时,无论局部是否肿胀,都应立即更换注射部位,以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当患者使用胺碘酮出现静脉炎时的治疗方法:


方法1:可外涂喜辽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主要成分为多磺酸基粘多糖,是由动物肝脏提取的粘多糖肝素脂,涂在患者发生静脉炎处,药物被皮肤吸收以后,迅速穿透人体皮肤,送至患者皮下组织处,有效抑制肌体组织中蛋白分解酶以及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吸收患处血肿和水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栓的形成和生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受伤组织再生,并有迅速缓解疼痛及压迫感、吸收渗出液体、缓解肿胀感、促进结缔组织复原。


方法2:喜辽妥软膏联合硫酸镁冰敷 硫酸镁冰敷疗法作用机理是通过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从而抑制细胞的活动、增加局部血管收缩力、减少局部渗出,达到减轻疼痛与控制炎症扩散的目的。


方法3:局部热敷加喜辽妥软膏 局部热敷通过提高局部组织温度诱发局部血管扩张,增加穿刺血管血流量,进而促进局部组织新陈代谢,而且药物吸收度高,局部血管软化进程加快,有利于损伤部位的修复,有效地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2016版INS《静脉输液治疗实践标准》)

李旬,项亚娟,刘迎梅.喜辽妥在静脉炎防治中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09,9(5):74-76.

李纬,张俊,乔燕舞等.高浓度胺碘酮静脉泵入与静脉炎关系的临床研究.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12(6):594-595.

徐云芳.喜辽妥与硫酸镁治疗静脉炎的临床比较.中外医学研究,1674-6805(2016)29-0132-03.


来源:护士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QC3tG8BUQOea5OwSPj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