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仅三国能造航母钢,拒绝向我国出口,我国花五年打破垄断

2019-10-22   春秋史馆

航母不仅仅是一种武器,还是一座功能齐全的信息综合平台,最能考验一个国家的军工水平。我国是世界各国中发展航母比较晚的,直到上世纪末才购进苏联未完工航母“瓦良格”号,而美国已经有10艘核动力航母在服役了。苏联是唯一有机会赶超美国的国家,但自解体后再没有一个国家能与美国抗衡,航母建造技术被西方完全垄断。

苏联为了建造航母,在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和9个国防工业部的协调下动员了800多个行业的专家和7000多个科研院所、工厂参与,才勉强让“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开工,但随着苏联的解体无法再继续建造。我国从乌克兰购进了“瓦良格”号,但短期内也没有能力进行改造,小到航母甲板钢、弹射器、拦阻索,大到航电设备、舰载机,每项技术都要一一攻克。

“瓦良格”号回国时仅剩一个空壳,内部设备均被拆解,由于长期的锈蚀,一些关键部件也不能再用,需要大量的对称球扁钢进行修补。这是一种特殊钢材,主要用于造船和造桥领域,采用与相连板材相同厚度、材质的球扁钢作骨材,也称之为龙骨,是造船必不可少的材料。但是,我国当时还没有生产球扁钢的技术,鞍钢接下了研发任务,用一年半攻克了关键技术,如期交付了修复航母需要的200吨球扁钢。

解决了球扁钢,还有航母甲板钢问题。航母甲板钢不同于普通钢材,它是用长40米、宽5.5米的的巨型钢板拼接而成的,要能承受住重达30吨的舰载机的降落冲击,以及航发喷射出的尾流高温灼烧,因为是在海上作业,还要耐盐雾、耐腐蚀。在当时,只有美俄法三国能造,但是拒绝对我国出口。

生产这样的大型钢板要用到超大型轧机,轧制力要在10万吨以上,轧出来的钢板才能结构均匀、质量过硬,而且轧制的钢板越大,所用到的钢板就越少,焊缝也就越少,能大大提高航母的结构强度。经过5年的努力,鞍钢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加工设备,能轧制质量不输于美俄的甲板钢,被称为“轧机之王”。从改造到交付,“辽宁”号用了7年时间,成功改造了第一艘航母,也基本完善了我国的航母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