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写《金粉世家》,有二太太的亲身经历

2019-05-26     刘宜庆讲八卦

张恨水的小说,多次被改编为电影。图为张恨水与电影演员合影。

张恨水写《金粉世家》,有二太太的亲身经历

刘宜庆

张恨水第二次结婚是在北京。1923年,张恨水搬到潜山会馆,专门为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写新闻,两家报纸给他报酬比较高,张恨水的生活条件已经有所改善。张恨水在北京缺少家的感觉,于是到北京的贫民习艺所去寻找爱人。

贫民习艺所是孤儿院性质的,孤儿院收留了许多女孩子,长到16岁的时候,贫民习艺所就把她们的照片挂出来,面向社会求偶。双方见过面,互相情愿,由男方付给贫民习艺所一笔钱就可以了。张恨水就在贫民习艺所里选了一个女性。

这个女性是四川重庆人,她只记得她的父亲是挑江水卖的。她被人拐骗到上海,卖给了一个姓杨的人家做丫头。大约在10岁左右,这个姓杨的又在段祺瑞执政府里谋到了一份差事。她随迁到了北京。任凭她怎样的小心侍奉,却饱受主人的虐待。她实在吃不消主人家的虐待,逃了出来,逃到了孤儿院,就在贫民习艺所里长大了。她成为张恨水的第二个太太。后来张恨水为她起了个名字,叫胡秋霞。

《落霞孤鹜》剧照。

胡秋霞原来不认字,张恨水教她认字,一点一点地教会之后,胡秋霞后来已经能够看报了。胡秋霞晚年的时候,自己说,我那个时候贪玩,不努力,我假如当初努力一点的话,文化水平会更好。胡秋霞好学,心地善良,淳朴老实,心直口快,深受张恨水的亲近。后来,张恨水自己出钱,用他的稿费创办《南京人报》。胡秋霞深明大义,是家里最支持的一个,她贡献出自己大量的首饰和私房钱,为办报提供资金。

1924年,张恨水的小说《春明外史》开始连载,并红极文坛,名躁京都,她们又生下了一个女儿,小家庭更温暖。而那姓杨的人家,又想方设法来慕名攀亲。又是认胡秋霞做养女,说这样可以提高她的出身门第,不辱没大作家张恨水;又是带着金银首饰,给他俩新生的女儿;又是接胡秋霞回家,说是回娘家走走亲戚。

张恨水所写的《春明外史》,系描绘“皖中才子”杨杏园先后与风尘知己梨云及颇具文采的巨室闺秀李冬青之间的感人故事,有人把小说的情节和他的生活联系起来,当时坊间盛传是张恨水的亲身遭遇,说他是以“真事隐(甄士隐)、假语存(贾雨村)”的方式,托之于书。

“振翅一飞,百花失色”。“民国第一美女”胡蝶扮演《落霞孤鹜》的女主角。

张恨水写的言情小说,显然有他生活经历的影子。他根据胡秋霞的生活经历,感受到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创作了长篇小说《落霞孤鹜》。小说出版后,立即被上海明星电影公司看中,于1931年拍成了电影,由著名影后胡蝶主演。

有关杨家人认胡秋霞做女儿的情节,张恨水又将其写进了另一部小说《金粉世家》,如第九十八回“院宇见榛芜大家中落,主翁成骨肉小婢高攀。”

2003年《金粉世家》电视剧剧照。有多少人看这部电视剧被董洁圈粉?

但是胡秋霞的文化程度跟张恨水相差太远,她不了解张恨水的思想,他们之间没有多少共同语言,精神上的裂痕无法弥补,所以张恨水还是感到孤独,他还在等待爱情的降临。

大概是在1928到1929年间,张恨水曾经认识了一个聪慧富有灵气的女子,她会写小说,会作诗,是留过洋的学生,家境富裕,思想解放,也仰慕张恨水的才气,她希望张恨水与两个妻子离婚,然后跟她结婚。但是张恨水经过慎重考虑,拒绝了她,因为他自己要对这两个太太负责,他不忍心撒手不管。

张恨水的确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当时,有不少留洋归来的“海龟派”,接受了西方的文明和生活方式,硬着心肠,与发妻离婚一刀两断,或者毫不犹豫地解除原有的婚约,导致了悲剧。这些民国初年版的“秦香莲”,成为欧美归来的留学生婚姻自由的牺牲品。吴宓在其日记中有记述,闻到悲剧长叹息,并打算写进自己要写的小说中。

张恨水的全家福(第二排左一为张恨水,左二为胡秋霞)。

张恨水的小说中,既有冷清秋这样的新女性,更多的是封建礼教下的旧女性的沉浮。张恨水在其生活中,对她们有同情之理解,这可能来自他真实的心理感受。

下面这幅挽联是《春明外史》人物杨杏园撰挽情人(妓女)梨云,即便不是张恨水的夫子自道,也多少传达出张恨水的儿女情长和精神指向。

十载扬州,都成幻梦,对伯牙琴、季子剑、司马青衫,问谁是我知音,误煞张绪当年,洗面空挥秋士泪;

一江春水,无那多愁,想沾泥絮、断肠花、相思红豆,恰莫如卿薄命,若教玉环再世,离魂体作女儿身。

多情未必无真假;一事何能定是非。小说本来就是真假难辨。且向张恨水的婚姻经历中觅真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OoRE2wBmyVoG_1ZLFk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