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复,看上去一表人才啊!
北洋政府最后一位总理,济宁人潘复命真好
刘宜庆
北洋政府最末一位内阁总理潘复,在位一年,你没有看错,这是北洋政府32届内阁中任职时间最长的。
潘复出生于山东济宁一个小官僚家庭,也并不意味着,他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当官的命。潘复在官场飞黄腾达不是拼爹,而是他有一位奶妈。这位奶妈不是别人,是靳云鹏的亲娘。潘父在河南做州官时,潘复出生,母亲没有奶水,恰巧靳母在家乡刚生下靳的弟弟靳云鹤不久,因家庭贫苦,被潘父给儿子雇为奶母。后来靳云鹏、潘复先后出任北洋政府内阁总理,济宁当地便有了“一个妈妈,奶出两个国务总理”之说。
长袖善舞、左右逢源是潘复的过人之处,更为关键的是,他一向跟对了人。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程德全出任江苏都督,潘复担任他的秘书。两年后,程德全放下名利,立地念佛。潘先到关外投奔张作霖幕府,后被山东都督周自齐任命为山东省实业司司长。
潘复年轻时,手里拿本书,真不是道具。他收藏古籍。
潘复当过官,做过实业,时来运转靠的还是兄弟靳云鹏。靳云鹏当了国务总理之后,潘复把当年的奶妈当成了亲娘,出入靳家如同自家。潘复很快便担任了北洋政府的代理财政总长一职。
潘复喜欢和有地位和权势的人结为亲家,他和靳云鹏不仅是兄弟还是亲家,还和张勋、陈光远等均结为儿女亲家。北洋军阀、政客喜欢娶一位八大胡同的名妓,做姨太太。潘复搞人际关系无所不用其极,把妓女出身的姨太太的姐妹们,介绍到豪门。
结交“三不知”(不知手下兵有多少、不知钱有多少,不知姨太太有多少)将军张宗昌是投其所好。吴佩孚、张作霖、张宗昌联合在南口与冯玉祥作战,潘复从北京送妓女到南口服侍张宗昌,深得张宗昌的欢心。张宗昌好赌,输掉银元。潘复善赌,赢得人脉资源。潘复打麻将,根本不用看牌,用手摸一下就行。靠着这出神入化的绝技,结交各路军阀显贵,玩得风生水起,又不显山露水。
1920年,张宗昌被江西督军陈光远打败后,闲居北京。“狗肉将军”不开心,潘复陪他豪赌滥嫖。有一次,张宗昌输急了眼,从口袋里掏出刚从陆军部领来的5万元军饷支票,当场签名拍在赌桌上。官场失意,赌场也失意,揭开牌就输给了潘复。潘复不慌不忙,点燃支票当了烟捻,气定神闲地说:“咱哥们义气,就值5万块钱吗?”把张宗昌感动得差点没有流泪。
一代报人林白水,因骂潘复丧命!
潘复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大发其财。著名报人林白水一向在《社会日报》对北洋军阀嬉笑怒骂,这次他对潘复做文章潘复字“馨航”,按照林白水这位福建人的发音读作“肾囊”。潘复与张宗昌的关系,无论怎么搞只能在肾囊之外,而不能挤入肾囊。潘复怒不可遏,张宗昌命令宪兵司令派人将林白水逮捕,经过酷刑审讯,判决林白水就地正法。
1927年6月,张作霖在北京建立安国军政府,自称“大元帅”,任命潘复为内阁总理。此前,靳云鹏踌躇满志,拟好了就职宣言,准备梅开二度,不料兄弟潘复从背后杀出,捷足先登。兄弟反目成仇,靳云鹏对潘复恨之入骨。一直到潘复死后,靳还不原谅这“负义小人”。
潘复在内阁总理一职胜出,显然是各方势力博弈的结果,也和奉系觉得他在筹集军饷上很有办法不无关系。早年潘复为江苏都督程德全担任秘书时,程因军饷问题多次上书未批,潘复将呈文稍作改动,军饷立即拨下。此事轰动一时。
1927年北伐风起云涌,潘复的内阁总理宝座摇摇欲坠。在蒋、桂、阎、冯的联合进攻下,张作霖于1928年6月3日夜离京,秘密出关。列车于4日晨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毁。而潘复本也在这次列车上,但他在天津下车,逃过一劫。此后,潘复在天津的豪门大宅中做寓公,潘公馆成了朝野官僚的“俱乐部”。
潘复的家宴,结交政界人士的一种方式。
1936年9月12日,潘复在北平去世。北洋军阀的官场就是一大染缸,潘复在其中游刃有余,不可能洁身自好。但平津地方政府以及军政要人,面子还是给的。念其跟随张学良,被聘请为高等顾问,响应国民军北伐,宣布东北三省“易帜”。潘复的身后事,享尽哀荣。平津朝野政客名流,均亲临致祭,共有北平市市长秦德纯、萧振瀛、李思浩、陈觉生、章士钊、吴佩孚、江朝宗等300余人。冀察政委会委员长宋哲元亲临祭奠,前来致祭者,还有梅兰芳、尚小云等名伶。
看看北洋军阀以及民国将军送的挽联,会发现死亡真是一件纯白的孝服,将一切遮掩得干干净净。宋哲元挽题“骑箕天上”;徐世昌挽题“济上清材”;曹锟挽题“仙岛归真”;吴佩孚挽题“功在中枢”;张学良挽题“绩著旗常”。混迹北洋政府的这个政客,就这样完美“谢幕”了。
潘复签署的财政部国库证券。
如今天津马场道,有潘复故居。历经岁月沧桑,虽然故居不复当年景象,但总算留给后人一点温故和凭吊的念想。那个时代的军阀也好,政客也好,对文化颇尊重。就拿这位赌场上的政客来说,说出来你都不信,他还是一位藏书家。他大力保护山东聊城海源阁流散出来的杨氏旧藏古籍善本,自己也收藏了很多古籍。刘老师在写这篇文章时,脑海里萦绕这两种气息——济宁玉堂酱菜的酱香气息,海源阁旧藏的书香。对潘复生出一些莫名的好感。至于潘复如何保护海源阁流散的古籍,另外一篇文章再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