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具上中餐和西餐也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勺子。事实上我们的勺子比筷子的历史还要悠久(早期的勺子是骨制的)但后来因为饮食文化的发展勺子已经满足不了我们对食物的要求,从而诞生了更有效的餐具筷子,但勺子也并没有消失,它依然是吃一些流体食物的最好餐具。
在西餐里勺子的历史也很悠久,但那时候的勺子并没有和刀叉一同出现,配套的刀叉勺出现也只有900多年时间。
关于我们吃饭用到的勺子就有一个让老外们好奇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吃大米不用勺子?”其实影响餐具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烹饪方式,食材变化等等。
在烹饪方式上,中餐讲究熟食,像炒、煮、炖、焖等等这些烹饪方式,为了得到一个熟食的效果,往往会将食物切碎,当然切碎的食物对筷子来说就很容易夹取,所以从这点上来看筷子的诞生是必然的。反观老外烹饪食物的方式烧、煎、炸、煮、烤往往适合大块食物烹饪,要吃到嘴里去就必须用刀切碎,所以刀叉的诞生就容易理解。
那么为什么我们吃大米不用勺子而用筷子?对老外们来说这里有一个惊讶的地方,大米是一种细小的颗粒物,用筷子完全没有勺子好用。勺子有一个更大的接触面积可以铲,而筷子是两根独立的木棍,接触面积小,夹的动作会让吃大米变得更困难。
这里当然就要介绍到我们是怎么吃大米的,在我们餐桌上我们会将大米蒸成米饭,这时候的大米会粘在一起,用筷子就很容夹起来,反观勺子在吃蒸米饭的时候就没有这么灵活。
当然筷子的作用不仅仅是吃大米,像中餐里的各种炒菜,面条等食物用筷子也能很好的夹起来,勺子就明显不足了。其实说到我们的面条也有一个让老外们好奇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吃面条不用勺子,这不是更方便吗?”
实际上不管是面条还是大米,它们也不是影响筷子诞生的主要原因。在早期我们也有用刀叉吃饭的历史,但为什么最后刀叉会被筷子取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刀叉不满足热食的饮食理念,也不满足一些新型食物的发现,比如黄瓜、洋葱、白菜等等新型食材,还和我们刚才说到的烹饪方式有关。
显然刀叉不适合吃太烫的食物,也不适合吃细碎的食物,也不适合吃薄薄的蔬菜叶子,在这点上筷子就显的灵活的多。
所以我们再看这个让老外们好奇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吃大米不用勺子?这是因为我们吃的大米已经不再是颗粒状,我们会将其蒸成能粘在一起的米粒,用筷子丝毫没有问题。
当然筷子的作用并不是只吃大米,在中餐里大多数食物都可以用筷子来吃,包括像中餐里出名的大块食物包子和馒头,熟练使用筷子的人也能很方便的夹起来,筷子在我们手里已经形成了一种饮食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