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园区|雄安新区成为我国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

2019-12-11     中经云端


[中经云端·园区头条]

1·雄安新区成为我国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

据河北新闻网消息,从交通运输部于2019年12月9日召开的“加快交通强国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了探索形成交通强国建设的有效模式和路径,交通运输部日前确定首批13个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并正在开展第二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申报工作。雄安新区改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雄安新区担负着“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的重大使命。雄安新区“四纵两横”区域轨道交通网和“四纵三横”区域高速公路网正在加快实施。未来,雄安新区将着力高标准、高质量打造新区绿色交通体系,高水平推进雄安新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将在智能交通系统、公共交通新型管理模式、新型物流配送等领域推进试点工作,努力提升广大居民绿色出行幸福感。力争利用3到5年时间,在试点领域取得相对领先的系统性成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2· 天津自贸区企业再迎重大利好

据滨海时报消息,在首批开通FT账户中,天津港保税区企业便利蜂商贸、民生金融租赁和丰益油脂科技等3家企业,以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位列其中。FT账户的成功落地为天津自贸试验区内企业跨境经营带来重大利好。在汇兑方面,FT账户采用境外结售汇价格,为企业提供了另一种价格选择,节约企业汇兑成本。在存款及融资方面,企业可以通过FT账户办理存款和融资,利用境内境外两种资源,提高企业存款收益,降低企业资金成本。2019年1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招商银行天津分行接入自由贸易账户(以下简称“FT账户”)分账核算业务系统,标志着FT账户体系在天津正式落地,银行可受理相关业务。2019年12月6日,招商银行天津分行举行FT账户首批业务上线启动仪式,天津首批6家企业开通FT账户。在首批开通FT账户中,天津港保税区企业便利蜂商贸、民生金融租赁和丰益油脂科技等3家企业,以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位列其中。FT账户体系的成功落地是天津自贸试验区落实金改30条、扩大金融市场开放、促进金融政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将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有效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天津自贸区相关负责人称,FT账户的成功落地为天津自贸试验区内企业跨境经营带来重大利好。在汇兑方面,FT账户采用境外结售汇价格,为企业提供了另一种价格选择,节约企业汇兑成本。在存款及融资方面,企业可以通过FT账户办理存款和融资,利用境内境外两种资源,提高企业存款收益,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同时,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天津营商环境显著提升。该账户的落地实施,将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有利于企业高效利用国际金融市场资源,在更高的平台上参与国际竞争。

[中经云端·国家级园区]

1·江苏自贸区新增注册企业5942家

据新华日报消息,南京片区打造“互联网+金融+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企业。为扩大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使用审核便利化试点规模,苏州片区56家企业开展试点业务,累计支付34.71亿元。创新“绿色智造贷”金融服务,每家企业年均节约融资成本约50万元。平台载体提供经济发展新支撑。南京片区烯峰光电、天水华天等一批优质项目成功落地,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奠基,华为鲲鹏生态产业基地开园,世界五百强企业SAP江苏创新赋能中心落户。苏州片区落户项目中科技研发、商业服务、高端制造类项目超过75%。连云港片区中云物流园区等货运枢纽工程建成投用,首个400万吨级精选矿项目投产试运行。深化复制推广“12+1”自贸试验区(港)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工作,江苏自贸试验区将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聚焦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重点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2·CES Asia消费技术趋势交流会走进成都高新区

据成都高新区消息,近日,CES Asia消费技术趋势交流会走进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本次活动主题为“5GxAI 驱动技术创新”,活动通过主题演讲、案例分享的形式,进一步帮助科技企业了解最新5G技术及人工智能在消费技术领域的发展动向,提供更多线下交流机会。“5G是基础平台,AI是驱动核心。”消费科技资深行业专家周启群在演讲中介绍,机器学习形式的人工智能(AI)已经在商业和工业领域应用多年,主要用于自动化或提升流程。经过多年发展,这种类型的人工智能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增强消费技术领域的用户体验。“第四消费社会追求的是人生整体,而唯有AI可以满足当今的时代诉求。”AI,让梦想照进现实,是诗意还是写实?作为专注于人工智能语音芯片研发企业的一员,启英泰伦芯片研发总监张来认为,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其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多。“2017年很多人工智能产品还处于概念型产品阶段,到了2018年,就进入形成商品、服务大众的阶段。2019年开始,就是这些应用全面铺开的阶段。”2019年9月,启英泰伦第二代芯片量产,并打通了“云+端”的芯片方案,从此启英泰伦语音AI方案在全场景的大规模落地将更加迅速。

3·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产业规模2022年预计达千亿元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2019年1月在北京揭牌的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进入快速建设期。目前,园区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入驻园区企业52家。到2022年园区产业规模预计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下同),到2025年产业规模预计达到1700亿元。为推动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共建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王刚介绍,园区将建设成中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支撑基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示范基地、国际领先的网络安全研发基地、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和领军人才培育基地,由海淀园、通州园和经开区信创园三园组成。其中,海淀园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作为创新驱动策源地,承担网络安全核心技术突破、国际交流合作和产业政策创新等任务。通州园占地面积5.06平方公里,建筑面积503万平方米,作为产业发展拓展地,承担网络安全产业集聚发展、产品服务创新及应用、实施网络安全人才培育计划等任务。经开区信创园占地面积6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作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率先突破地,布局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程适配中心、标准验证测试平台、技术创新孵化平台、应用成果展示中心等,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快速聚集。王刚指出,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形成“三园协同、多点联动、辐射全国”的总体布局,目前已进入快速建设期,园区聚集效应初步显现,累计有100多家企业积极与园区对接,已入驻园区企业52家。他指出,下一步,北京将全面提升园区建设速度,发布支持园区发展、适合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实际的政策,并不断优化园区的营商环境,因企施策,鼓励和引导国家级网络安全相关科研机构、龙头企业以及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入驻园区。他表示,到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产业规模预计达到1000亿元,到2025年产业规模预计达到1700亿元。

4·湖北自贸试验区推进跨境电商业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跨境电子商务将成为湖北省外贸创新发展的新亮点、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新载体。”湖北省商务厅副厅长陈华荣于2019年12月9日在宜昌市表示。跨境电商业务是中国推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板块,是国际贸易新业态。2019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给外贸增长注入了新动能。截至2019年10月,湖北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41678家,实际利用外资37.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2780.5亿元(人民币,下同)。宜昌市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处,宜昌自贸片区是长江经济带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近年来,宜昌在全国第三批自贸区地级市中率先开通“宜汉欧”“宜新欧”国际班列,打通中部地区始发的首条南向通道(宜昌—钦州—马来西亚),为跨境电商蓬勃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据介绍,宜昌自贸片区跨境电商产业园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米,总投资1.8亿元,具备线上线下交易、网商孵化、创业培训、仓储体验等功能,目前已引进电子商务基础服务、信息服务等关联企业30余家。宜昌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2年,产业园计划引进企业超过100家,实现营收超过100亿元,力争成为“国家级跨境电商产业园示范基地”。

[中经云端·经济新发展]

1·湖北武汉打造中日产业园 开启对外合作新窗口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记者2019年12月9日从武汉市黄陂区获悉,该区正发挥产业、交通等优势,将打造一座中日产业园区,从而开启对外合作的新窗口,激活经济新动能。2019年11月初,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召开期间,近30家日本知名企业高层出席武汉·日本知名企业恳谈会,拟定在武汉市黄陂区打造中日产业园,使其成为国际产业合作园区的“武汉模式、世界样板”。 近年来,地处华中的武汉逐渐成为日资企业投资重镇,本田、日产、名幸电子等日资企业纷纷前来落户。根据规划,武汉中日产业园位于黄陂区北至京广铁路、东至川龙大道、南至横天公路、西至刘辛水库的区域,面积约20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约2平方公里,拓展区10平方公里,延伸区8平方公里。重点聚焦智能制造和高端服务,形成“两翼”“五组团”的空间布局。 其中,“两翼”即以汉十高速生态绿廊为轴线,南翼打造“中日贸易示范区”,北翼布局“国际智能制造创新区”。“五组团”包括航空制造产业组团,重点发展航空制造、智能软件、新材料产业;智能装备产业组团,引进智能机器人、3D打印装备、智能仪表仪器等新兴产业;金融文创组团,积极引进日本银行、证券、服装设计、动漫等优势产业;信息服务产业组团,以软件外包、离岸外包服务为重点,打造中部地区信息服务外包基地;智慧物流产业组团,加强保税物流、智慧物流、供应链管理等领域中日交流合作。

2· 天津生态城“滨旅—中电智慧科技示范区”启动建设

据北方网消息,2019年12月9日,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中国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天津滨海旅游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在生态城开发建设“滨旅—中电智慧科技示范区”。当前,中新天津生态城正在全力实施“生态城市升级版”和“智慧城市创新版”双轮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带动智能产业发展,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汇聚动能。滨旅控股是生态城旅游区域开发建设、城市运维管理、公共事业服务保障的载体。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国家赋予的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智能大会永久展示基地,年底前建成区将实现5G全覆盖。目前,生态城正在编制全域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积极构建涵盖教育、医疗、旅游、交通等各个领域的智能生态圈,为智能科技与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提供生态城方案。同时,生态城把智能科技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以产业发展带动智慧城市建设,落户了华为、腾讯、京东、科大讯飞等一大批领军企业,泛智能科技产业占比达到50%,“大智能”产业集群。下一步,滨旅控股将依托自身在土地资源、基础配套、园区开发业务方面的优势,与中电科技共同合资组建开发载体,进行“滨旅—中电智慧科技示范区”的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2_q9W4BMH2_cNUgA-X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