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基里巴斯,为了争夺这里,美国付出近2000人阵亡的代价

2019-09-29   春秋史馆

基里巴斯断交风波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国家在哪里,如果不是断交事件,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岛国,美日在二战期间为了争夺这里付出了数千人阵亡的惨重代价。

基里巴斯是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由大大小小33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只有811平方公里,面积虽小,却是沟通南北太平洋的必经之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这里,在吉尔伯特群岛上修建了大量永久工事,以及一个飞机场,作为联合舰队航空兵的中转基地。中途岛海战后,美军拉开了反攻序幕,调集大批兵力从南向被进攻,吉尔伯特群岛是美军攻取的第一个目标,具体攻击目标是塔拉瓦岛、阿贝马马岛和马金岛。

日军在塔拉瓦岛采取了滩头防守策略,在海滩上布置了大量障碍物、铁丝网和栅栏,火力点用混凝土和钢板加固,外面用椰子树和珊瑚沙覆盖,能抵御406㎜口径重炮的直接轰击,全岛工事经过15个月施工,形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全岛共有4600人防守,因此日军指挥官夸口,“一百万人攻打一百年也打不下来”。

在此之前,美军从未有过登岛作战经验,于是选取了防御较为薄弱的马金岛开刀。尽管美军投入了9倍于敌的兵力,又有海空力量支援,仍然花了三天时间才攻下,付出近900人伤亡的代价。攻取塔拉瓦岛的作战行动更为惨烈,美军进行了长达2小时的舰炮覆盖,发射了3000多发大口径炮弹,岛上每平方米都承受了一吨炮弹的轰击。即便如此,美军仍然攻打了整整四天,付出了死伤三千人的代价,才全歼岛上守军。

两次作战中,美军阵亡近两千人,日军守军六千余人被全歼,惨烈无比。不过,美军也通过这场战役积累了大量登岛作战的经验,美军指挥官向尼米兹提交了《塔拉瓦的教训》的报告,总结了一系列经验和教训。通过塔瓦拉岛战役,美军总结出了著名的“蛙跳战术”,在后续的登岛作战中奏效,因此基里巴斯被称为“胜利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