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四川省江安县的夕佳山古民居,有着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但至今保存完好的精美建筑群。
百年民居群落
坐落在江安县江安镇东南20公里处坝上村的夕佳山,从严格意义上说不是古镇,只能说是古民居。史料记载,最初在这里建园的是明代一锡姓富户,清顺治年间,由江夏入川的黄氏家族接手这里进行扩建。
夕佳山民居乃典型的四川"天井式"传统民居
自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至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形成了今日所见之规模。
现存房舍108间,分为四个院落。每个院落均以大门、前厅、后厅为中轴线,向左右两边展开,主次分明,开和有序,是典型的四川"天井式"传统民居。
幽深的三进院
穿过石狮把守的大门,进入民居的第一进院落,建筑是很典型的悬山穿斗式木结构,高墙大院、翘角飞檐、黛瓦粉墙、参天古木,更有修竹掩映,景色秀美。沿九级石阶登堂入室,便是主人会见宾朋的前厅。
悬有"三凤联飞"匾额的后厅
前厅之后是第二进院落,一眼可见悬挂在后厅正门之上的"三凤联飞"横匾。据说,黄氏家族在清代有3名子弟同时中举,地方贤达为表祝贺,镌刻此匾赠予黄家。同时,民居大门前竖着的双斗桅杆也正是为此而立。
进到后厅,可以看见左边依次展开的工字厅、经堂、戏台、中客厅、书房、琴房、学馆及后花园、西花园(沁园)。各个厅堂依次级级上升,暗寓"步步高升"之意。右边的院落,则是下客厅、小姐楼、餐厅、厨房、仓库、工房等,是庄园的晚辈、佣人、佃户等居住的地方,格调也要低些,封建等级的观念从这里可见一斑。
戏台花园悠闲之地
穿过工字厅,转过一道屏风,便是古戏台,戏台前的宽阔长廊,即是观看席。上戏台须先登七级台阶,台阶左右两边的木栏上,有两幅取自戏剧故事的木刻图画,都是些大家熟悉的内容,一为《西厢记》,一为《白蛇传》。
戏台通过一道圆拱门与后花园相通,在圆门的右边是一处观鱼池。在此处稍作停留,赏鱼时,跟同来此处的游人相视而笑,仿佛置身于百年前黄氏和各地贤才论诗谈画的情景中。
寓意深刻的建筑装饰
仔细观看民居的建筑,会发现在这里,除了院落的独具风格,每一样物件的制作也都独具匠心,手法细腻。门窗木壁、挂匾悬对上的雕刻雕塑,描金绘彩,十分精美;柱础、驼峰多绘有云水、莲花、几何图形等吉祥图案,寓意深刻,又有着民主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房间里的摆设古朴雅致
院落堂屋脊顶上塑有"山谷提留""西游记""八仙过海"等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正厅前扇有28扇木制的棱花格窗门,正中扇是"渔""樵""耕""读"四幅镂空雕的图画,下面配福禄寿喜四个木刻篆字,暗示子孙后代要以耕读为本,才会年年有余。
随处可见的精美雕刻
小巧石栏上的石刻图画,是《薛平贵征西》《赵元求寿》等取自二十四孝图中的故事。后庭院墙上的雕塑和镶嵌画,中间为蝙蝠、铜钱图案,左右为龙凤,四周饰以祥云,意思为眼中有福,龙凤呈祥。
院落的西面有园中园小景,园中有一株200多年的古黄兰,另有一株参天古榕树与一株高约10米的古棕树相缠相抱,树根相连,有"中(棕)庸(榕)之道"之意,显现着民居主人对儒家思想的认同,所以黄氏后人至今仍多为教师,散居在新疆、成都、西安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