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脸节,抹个花脸讨吉祥

2019-11-07   中华人APP

早就有了一种冲动,到文山州丘北普者黑景区一游,探访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游"水上田园、湖泊峰林、彝家水乡、岩溶湿地、荷花世界、候鸟天堂"六大景观。岂料,真正身临其境,体验一回花脸节,我才彻底明白,抹个花脸讨吉祥,更别有情趣。

我是在七月末的时候到的普者黑景区,花脸节已经进行了将近半个月。但见抹了黑的彝族男男女女,身穿民族服装,弹着民族乐器,狂欢快乐的样子,太给力了。

花脸节

说到这花脸节,是云南丘北彝族群众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用锅烟把脸部抹黑、驱魔除害。他们认为,自己的脸被别人抹得越黑,吉祥和幸福就越有可能降临到自己身上。仔细想想,这的确是很特别的

殊不知,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也许只有彝族有这种习俗。别人都以白色为干净,彝族偏偏以"黑"为美。从其先民留下的习俗,用烟灰涂抹祈福,至少有千年历史。不过,如今为了讲究卫生,烟灰已改为当地的香谷草和香料做成的黑灰所代替。但严格意义上,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属蛇日或属猪日,就是"花脸节"的起始时间,一直持续到二月底。可现在,不定期举行"花脸节",纯粹是发展景区旅游之需要。

这无可非议。发展一个地方的旅游业,大打文化牌是必要的,也是一贯的做法。"花脸节",这是彝族人民独有的。他们是火的民族,崇拜大自然,认为大自然都是由灵性的,一切自然物都为神灵所主宰,而高山无疑是神灵的住所,是通往天神的路径和撑天的柱子。他们更认为诸神中,山神的力量最大,是他们最大的保护神。普者黑花脸节就是彝族祖先对山神的崇拜和男女青年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而引发的故事,进而演变为一个节日。在今天,大力发展旅游业,这种独有的非遗文化,正在勃发出无限魅力。

互相抹花脸

而且,"花脸节"经过多少代人的传承,已经超越原先的祈福和渴望吉祥的单纯涵义,成为当代彝族青年借抹花脸之机选择意中人的狂欢活动。每年的"花脸节",彝族村寨的男女青年都会互相追逐,手抓锅灶烟灰,把对方的脸抹黑,被抹得越黑表示情意越深。如果不愿意与对方交往,便设法逃脱,不让对方把烟灰涂抹在身上,以拒绝对方的求爱。这是另类的求爱方式,也是别具一格的求爱方式,更是独一无二的求爱方式,不能不说是一种"新意"。

我忽地明白了,不论什么样的民族节日,都是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体现,少不了爱情的章节,也丢不了一份对憧憬的企盼。"黑"与"白",一对辩证的统一,矛盾对立又相辅相成。事实上,颜色代表的是表面,表面的"黑"与"白",不一定和内在的里层的颜色一致。而内在的"黑"与"白",只有自己知道,太多的时候,看到的是表面,都是假象。由此而言,"花脸节"是绝妙的节日,不按规矩出牌,偏偏以"黑"为荣,以"黑"为吉祥幸福,妙哉!

于是乎,我毫不犹豫加入到抹"花脸"当中,抹个花脸讨份吉祥。这也叫入乡随俗,随意而安。沾一点儿彝族同胞的喜气,抹个花脸,给自己带来吉祥。其实,吉祥就好,只要吉祥,黑与白不重要,花脸也不重要。遐思感慨之余,我看到一群彝族少男少女,追逐着抹花脸,他们分明是在进行最酣畅淋漓的爱的表达,令我更兴奋起来。

载歌载舞欢度节日

汉族也好,彝族也罢,不管哪个民族,爱情是最有文化内涵的,也是最有情调和品位的。我们汉族男女,互相爱慕,一方主动亲近另一方,最主要的就是主动挑逗对方,进而找准机会表白。如果对方不愿意,就会有意躲着。彝族的"花脸节",只不过是以这种节日的方式,让男女之间尽情表白,涂个花脸,愿意接受就将恋爱谈下去;否则,躲开完事……

啊,抹个花脸讨吉祥。讨来的不仅仅是吉祥,实际上,吉祥是讨不来的。寄情于涂个花脸,寄情于一个传统节日,寄情于一份最朴素的愿望的表达,这是任何一个节日,包括花脸节在内的精神归宿。

抹个花脸讨吉祥,吉祥年年,幸福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