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7月份经济数据公布,规上企业的增加值只有4.8%,创下了历史新低,延续了经济总体上下行的趋势。
2、投资最近两年一直延续平缓的下滑趋势,制造业投资的增长速度偏低。
3、房地产销售下了一个台阶,只有6.2%。商品房的销售面积是负增长1.3%,说明整个的房地产市场是相对的弱势状态,过去几年的快速上升势头已经不复存在了。
4、最近三个月的CPI有点温和的上升,但在政策的目标范围之内,全年平均物价水平大概在2.5%左右。从结构来看,菜篮子工程涨的比较多;用工成本的上升也是推动消费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5、CPI和PPI出现剪刀差,虽然没有明显的扩大趋势,但要引起高度关注,警惕滞胀风险。
6、未来要保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要适当的提高M2的增长速度。我们的货币政策适当的体现逆周期调节,在现在8.1%的基础之上,再提升0.5到0.8个百分点,不超过9%,可能是必要的。
7、上半年外贸出口超预期,主要原因不是出口增长过于强劲,而是因为进口有点偏弱,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外贸顺差扩大的趋势不可持续,所以展望未来,中美贸易摩擦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8、从1到7月份主要的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正在加大。未来提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要通过改革来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动力和贡献。
欢迎来到《财经观察家》,我是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徐洪才,今天要和大家一起聊一聊,七月份刚刚出炉的主要的宏观经济数据。
新闻背景
8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涨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处于“2时代”。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4.8%,预期5.8%,前值6.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7.6%,预期8.4%,前值9.8%;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前值5.1%;1-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5.7%,预期5.8%,1-6月该值同比增5.8%;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10.6%,1-6月该值同比增10.9%。
财经观察家讯 七月份的最新的数据已经公布了,总体上看,经济还是延续了二季度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那么首先我们从规上企业的增加值的表现来看,有所回落,七月份当月的增加值只有4.8%,创下了历史新低,这也延续了我们经济总体上下行的趋势。
一季度我们经济增长是6.4%,二季度6.2%,上半年平均是6.3%。但是从微观层面上看,规上企业的这个增加值,最近几个月看是低位徘徊,那么七月份当月的这个增加值偏低,这作为一个短期的波动,还不能够认为这是一个中长期的趋势。
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我们首先看投资方面,投资最近两年一直是延续一个平缓的下滑的趋势。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财政政策有所发力。那么大家看到呢,这个基建投资,还有我们地方债的发行的扩大,拉动了基建投资。那么投资这一块呢主要还是在基建投资,还有制造业投资,这个增长的速度有点偏低。
另外,我们看到房地产的开发投资在今年一季度的时候,随着我们整个信贷,还有货币有所宽松,那么在这个背景下呢,我们一季度的这个房地产的开发投资上了一个台阶,跟去年年底相比增加了两个百分点左右。
但是随着四月份以后,我们稳健的货币政策总体上保持流动性松紧适度,那么现在呢,有所回落,又回落了一个百分点,比一季度相比,那么现在呢。一到七月份是10.6%,总体来看,跟去年比还是高了一个百分点。说明在投资当中,房地产的投资对于整体的投资来说还是至关重要的。
房地产的销售这一块,过去的一年在2018年的时候,我们增长大概12%左右。但是现在呢,依然保持平稳的趋势。但是下了一个台阶,只有6.2%。那么特别是要引起注意的是,商品房的销售金额呢,是负增长1.3%。说明整个的房地产市场总体来看,是保持一种相对的这个弱势的状态,像过去几年那样一种快速的上升的势头看来已经不复存在了。
从消费方面看,我们从2018年四季度开始,消费下了一个台阶。在2017年、2016年两年的时候,我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体上都是保持在10%以上,但是去年全年平均增长只有9%,主要是四季度开始下了一个台阶,所以大家关心的是这个消费有点疲弱。
今年六月份的时候,消费季节性的上升到9.8%,一个短期的波动,那么现在呢,又下到了7.6%,四月份有一个低点7.2%点。那么所以大家看到这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看来也是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面。
从价格来看,总体来看是保持平稳的,但是呢,最近三个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有点温和的上升,但是总体来看还是在政策的目标范围之内。连续三个月高于2.7%,七月份创下的新高是2.8%。虽然没有达到政策的目标3%,但是大家有点担忧,是不是通胀已经来了?
那么相比于去年全年在2%的水平,上半年我们平均是2.2%。那么显然从下半年开始,可能会上一个台阶,那么全年平均物价水平大概是2.5%左右。但是从结构来看呢,这里面主要是猪肉的价格上涨,还有这个食品类的瓜果蔬菜,菜篮子工程涨的比较多。
那么主要我认为呢,还是这个供给侧的问题,就是供给不足,比如猪肉供给不足导致的,还有就是这个劳动者这个用工成本的上升,可能也是推动我们一些消费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那么从生产者价格指数来看,总体来看是低位徘徊。那么最近两个月呢,尤其是七月份的出现了负增长。但是坦率的说,这个负增长是符合预期的,是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处于低位、低迷的状态,这种情况下,需求不足是当前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那么我们工业生产情况总体来看也符合这种情况,就是目前是一种负增长,那么未来这种趋势可能还会延续。
那么因此这个CPI和PPI之间就出现了一个剪刀差,当然这个剪刀差的目前看来并没有明显的扩大的趋势,还是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我们要引起高度的关注。
就是说如果由于成本的推动导致消费品的价格上涨过快,而工业生产处于一种低迷的状态,那这种情况就要引起高度的关注了。就是所谓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滞胀,就是经济增长速度往下掉,然后物价水平往上涨。当然,从目前的情况看还没有出现这个情况。
货币金融环境的变化,从今年三月份开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来呢,就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那显然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M2的增长速度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速度要大体上和名义GDP的增长速度能保持一致,相匹配。
那么实际上大家注意到今年以来,一季度总体来看我们保持相对稳定,都在8.5%左右。这个和我们实际GDP的增长速度再加上CPI大体上是一致的,但是七月份M2的增长速度下来了,只有8.1%,又回到了年初和去年年底的水平。
这是一个短期波动,我认为这个不应该理解为是一种常态,但是要引起高度关注的就是,狭义货币供应量这个蓝色的这一块,这个M1的增长速度,去年四季度年底的时候创下了历史的低点,甚至不到1%。
那么在今年一季度呢,有所恢复。现在大概是3%左右。我认为这是流动性有点偏紧的一个具体的指标,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M1应该是代表了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这种活期存款,那么这个活期存款是体现了经济的活跃程度。
相比之下,M2这里面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属于居民的储蓄存款,居民的储蓄存款现在将近七十万亿,未来的话,要保证这个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呢,可能还是要适当的提高一点这个M2的增长速度。
我认为就是在目前全球的整个外部的环境异常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的背景下,我们的货币政策保证稳健中性,适当的体现逆周期调节,就是与名义GDP大体相一致。
那么在现在这个8.1%的基础之上,我觉得再提升0.5到0.8个百分点,就是不超过9%,可能是必要的。因为未来我们要保证投资消费内需相对稳定的话,那么因此必须保证一个相对稳健的货币和金融条件环境。
大家看到一到七月份,我们利用外资这一块的增长7.2%,这样一个势头还是不错的,特别是用美元来计价,增长还是3.6%,这在目前全球贸易和投资出现萎缩的情况下,我们中国难能可贵。
上半年呢我们外贸出口,这个顺差的是有所扩大的,这种情况是超预期的,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出口增长过于强劲,是因为进口有点偏弱。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这种外贸顺差扩大的趋势可能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展望未来,中美之间的这个贸易战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8月14日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对大家关注的物价、就业、消费等相关问题,一一进行了回应。刘爱华表示,这个月有一些指标增速出现了波动,这个波动在月度之间是比较常见的。
在我们判断整体经济形势的时候,需要综合起来看,从全局考虑整个大势,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总的来看,7月份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延续总体平稳发展态势。但同时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还需巩固。
一到七月份主要的经济数据的表现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正在加大。从微观层面上,规上企业的增加值现在创下了历史新低,那么三季度、四季度可能经济还会有所放缓,有所下降。未来提振经济增长,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的动力可能还是要通过改革的办法来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动力和贡献。
那么首先要稳投资,那么稳投资这里头关键是要稳基建投资,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最近两年,其实我们基建投资是低位徘徊,增长的话只有4%左右,制造业投资也是偏低的。
未来我们要引导资金呢,在这些短板领域、重点领域,就是发展高端制造业,政府的资金的要发挥引领、引导作用,四两拨千斤,调动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呢,我们要把保就业、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其实上半年的就业情况总体情况是不错的,一到七月份的新增城镇就业的岗位也有七百多万,那么完成全年的这个一千一百万的指标,应该说是没有问题的。
从上半年的情况看,老百姓,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是高于GDP增长速度0.4个百分点的,那么未来通过稳定的就业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提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政策选项。
还有呢,在货币金融环境方面要保持稳健,通过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提高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效率,要降低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还有三农领域的融资成本,这个至关重要。未来总体趋势就是全球性的低利率环境,这个趋势已经形成了。
随着美联储的降息,现在已经有十几个国家的央行主动下调了基准利率的水平,那么我们中国未来可能也要适度的调整基准利率,通过利率的杠杆来降低融资的成本。与此同时呢,通过改革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目前的就是民间融资的利率还是偏高的,实际融资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