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心肌梗塞患者的死因,多数是由于泵功能衰竭或与其相关的致命性心律失常或心脏破裂,显然,这些情况都是大面积心肌坏死的后果。业已证明,心肌坏死的数量是决定患者预后最主要的因素。限制心肌坏死范围的最有效方法是早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如能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将冠状动脉再通,使心肌重新得到充足的血液灌注,就能阻止梗塞范围的扩大。基于上述想法,溶栓疗法应运而生。
溶栓疗法就是溶解血栓的治疗方法,即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使用具有溶解血栓作用的药物,将血栓溶解,使冠状动脉再通,使心肌重新得到血液灌注。常用的溶栓药物有链激酶和尿激酶,它们能通过不同的途径溶解血液中的纤维素原及纤维素,从而使血栓溶解。
溶栓治疗成功的病人,胸痛症状迅速减轻或消失,心电图好转,心功能恢复过程加快,心肌梗塞范围明显缩小。溶栓治疗成功与否最关键的是要及早开始,越早越好,一般认为如心肌梗塞已超过6小时,则效果较差。
并非所有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都能进行溶栓治疗。尽管有的病人符合年龄≤70岁,发病后6小时内入院的条件,但如有下列情况也不适合用溶栓治疗:
绝对禁忌症:
1. 活动性出血;
2. 怀疑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3. 较长时间的或外伤后进行过心肺复苏者;
4. 近期头部外伤或明确颅内有肿物者;
5. 糖尿病出血性视网膜病变或其它出血性眼病;
6. 妊娠;
7. 曾有过敏史(对链激酶或APSAC)
8. 血压肯定高于26.7/16.0千帕(200/120毫米汞柱)
9. 有出血性脑血管病意外史
相对禁忌症:
1. 近期(2周左右)有外伤或手术史,有可能再出血;
2. 有或无药物治疗的严重高血压史;
3. 活动性消化道溃疡;
4. 脑血管意外史
5. 明显的出血倾向或目前正在抗凝治疗中
6. 严重肝功能失代偿
7. 6-9个月内曾用过链激酶或APSAC治疗(rt-PA及尿激酶不受此限)
溶栓疗法的主要缺点是剂量掌握不准可造成出血。此外可能会出现冠状动脉再通后的心律失常,但这种心律失常发生时间较短,只要及时处理,不会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