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宝贝的早教老师们经常会听到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有点“内向”,问我们有没有什么课程可以锻炼改变。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成年人也经常听到人们评价别人说:这个人啊,哪都好,就是有点内向,不爱说话。
看的出来人们对于“内向”这件事真的执念很深,很多家长更是担忧自己的下一代会不会因此受到困扰。
知乎里经常有此类孩子“内向群”该怎么办的问题,就比如这位题主所说,孩子性格内向,怎么教育改变?
且不说题中的家长是否混淆了“内向”和“害羞认生”的区别,就大部分人而言,我们都是对“内向”这一性格有太多的偏见和误解——认为他们不善于表达、不爱交际,不受欢迎,以后总会吃亏。
是的,人类是群居性动物,在这个人情社会,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我们都不可避免的要和人打交道,我们需要合作伙伴,更需朋友。
而自己的孩子生来内向,是否会像题中家长们想的那样以后就只剩“失败”了呢?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脾气,内向和外向也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人们气质类型的分类。研究表明内向的人对环境会更敏感、更集中于内在的思想和情感,比如回忆、问题解决方式和计划等。
最近因拍《少年的你》又登上热搜的Tfboy成员易烊千玺就是一个实打实的内向性格,他在参加综艺《亲爱的客栈》时就明显和其他“外向开朗”嘉宾不同,总是一个人默默的干活或者画画。
他在节目中也坦言说:“我是一个特别慢热的人”。
而就是这样一个慢热的内向小孩,如今成为了娱乐圈的“顶级流量”,不但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同时成绩优异,是不少家长心中孩子的成长目标。
内向只是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而不是缺点。内向之人特有的一些内向气质,如沉静、细心、善于思考等也恰恰是他们的优势。
面对内向害羞的孩子,家长要做到四不要
一个沉稳内向的孩子是上天给我们的赏赐,他本来可以有更高的成就,但如果父母们无法意识到这些,固执的认为“内向”就是错的,是不好的,不但自己焦虑还强迫孩子多说话、在公共场合表演、甚至贴上“内向胆小”的标签,将会适得其反。
就像开头提到的知乎题主问的“四岁的女儿参加成人的部门活动怕生、不敢吃饭,甚至哭泣逃避”,这种年纪小,害羞,不适应的陌生环境的现象其实很普遍。
家长不应该给孩子灌输一种“我害羞我不对”的理念,由此让孩子产生焦虑和自卑感。其实,我们大可以学会懂得欣赏他们的安静和害羞,不带来负面的过激的反馈,孩子就不会对此对此过于敏感和自卑。
经常有家长喜欢给别人介绍自己的孩子说:“我们家孩子哪都好,就是太害羞内向,不爱说话”,这样的话其实无形中就让孩子明白了:哦,原来我我就是个害羞内向的人。
上学时我们最讨厌别人给我们起外号,为什么?那些外号,比如胆小鬼、小气鬼、娇宝宝、傻大个儿,都是根据某一个外形或者性格特征再给我们“贴标签”。
一个从小到大都被认为是“内向胆小”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勇敢大胆呢?
这种标签常常都是阻碍我们孩子成长的绊脚石,一旦他们理所当然的接受这个“内向胆小”的标签,将会在人际相处上更加畏缩。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胆小内向,不和别人打招呼或者不和小伙伴玩,就会推攮着让孩子回答。我曾看见过在金宝贝的试听课堂上,一个老师问一个害羞的宝宝“你叫什么名字呀?”,孩子迟迟不愿意回答往妈妈身后躲,他的妈妈一直拖拉着硬把他拽到老师跟前,还一直嘟囔着“你说话呀,你说话呀,老师问你叫啥了!”
其实我们可以温和的以宝宝的身份替代他回答“我叫XX”,以此来鼓励他回应。只要有一点点头或者眼神的回应,都要表扬他,以此来建立他们的新环境适应能力以及社交自信。
几乎我们每个人童年时都体会过的,家里来了亲戚,父母催促着“快叫人啊,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啊!”,更别提有些孩子因为不愿意当着亲戚的面表演节目而被父母责骂是“胆小鬼”之类的了。
父母强迫性的硬要孩子“不害羞”其实对于内向的孩子毫无帮助的,这种让孩子丧失颜面的责骂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胆怯和丧失自尊心。
相反,在外人面前,我们可以给孩子一点缓冲时间,耐心等待他自愿去相处交往。
如何帮助内向的孩子更好的适应环境
1、多倾听,发觉洞察力
其实,很多内向的孩子有更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度的思想。
作为家长,多倾听他们的内心,可以经常和他聊聊他的想法,他看的书,他画的画,征求他的意见。
这些做法不仅可以鼓励他们表达自我同时也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洞察力和优势,很多内向的小孩都是有天赋的观察者和有见地的问题解决者,“知道自己有优点”这很重要。
内向的孩子之所以怯于表达和人际相处,多半还是自信心不足。
除了上一条说的我们家长多让孩子说话,多听取他的意见让他找到自己的优势从而建立自信,另外,家长朋友们也可以适当的帮助他们培养一个爱好。
比如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个乐器或者参加一项体育竞技活动,这些活动不但让孩子拓展爱好,结交不同的朋友,更多也是让他在学习某项技能的同时更加自信和乐观。
无论是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还是课外培训班,甚至是小区邻舍的傍晚拉家常活动,某种意义上都算是群体性交往,这都是我们孩子学会与“家庭以外”的人相处的好机会。
或者可以创造机会,举办一些家庭聚会,把小伙伴们都请到家里来,让孩子自己在自己的地盘上当主角,你会发现他们相对更放得开了。
其实孩子的成长除了一部分天性使然,更多的还是观察学习。孩子是家长的复制品,很多家长自己就是腼腆害羞不会与“陌生人说话”的人,又怎么能苛责我们孩子“内向”呢?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经常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社交能力,
比如遇见陌生邻居打招呼;
在电梯里与邻居随便聊聊家常;
经常带孩子去一些活动认识新人;
在家中对于父母,伴侣沟通谈话等等,这些人际相处交流的场景都可以对孩子言传身教了。
另外家长进行破冰示范,多给孩子演示如何找朋友,如何在群体中与人相处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在公共游乐场,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找同龄的小朋友,先演示给他看如何自我介绍,紧接着问“我们可以一起玩吗?”,反复多次的演示,不断适应,这就像脱敏反应一样,孩子慢慢进步,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他会主动去已经形成圈子的孩子中交朋友了。
以上就是我们在面对内向孩子时需要注意的“四不要”和“四要”了,记住,内向只是一种性格特点而不是缺点,接纳和鼓励才是对待他们的正确方式。
希望所有的宝宝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吧。
关于育儿,或许你还有很多问题
没关系,小七老师一直关注家长们的需求
我们将不断推出能解决大家育儿问题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