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课群有个家长说她正在经历亲子关系最糟糕的一个阶段——她的孩子一不高兴就喜欢说“我讨厌你”。
最开始是妈妈让他刷牙他磨磨蹭蹭的,稍微督促了几句,孩子就爆了:“你是坏妈妈,我讨厌你!”她觉得或许是自己说重了,教育方法有问题,没有引导疏导。
后来,她把孩子送回老家待几天,孩子以前都挺开心的,那次却又脱口而出“我讨厌妈妈!”
没人有喜欢听别人说讨厌自己,更何况这个“别人”是自己的孩子呢?
所以这位妈妈觉得很痛苦,甚至曾几次还跟孩子吵起来了:“我是妈妈,我辛苦给你养大,你怎么能讨厌我!?”这样的争吵并没有缓解孩子喜欢说“讨厌”的情绪甚至闹得大家都更不开心。
每个孩子最开始都是很喜欢依恋自己的母亲的,为什么“长大了”反而开始讨厌了呢?
后来我建议那个家长,想要解决问题,首先作为父母我们要允许孩子讨厌我们。
允许孩子说“讨厌妈妈”、“讨厌爸爸”,而不是一听到这样的言论就炸了,就觉得你这孩子真是白眼狼真不懂事。
然后,我们再去寻找孩子这个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
当孩子说“我讨厌你”,他到底想说什么?
1、 希望父母关注自己
其实人类都是天生敏感的,表面的说法远不如实际的做法更有说服力。
尽管很多父母时不时都回合孩子说“爸爸妈妈爱你,爸爸妈妈喜欢你”,但从孩子的角度来看,父母总是看手机不陪自己就是不喜欢我了;
父母一点小事就不难烦对我发出厌恶的情绪也是不爱我了;父母把我送回爷爷奶奶家是不是就不想跟我在一起呢?
小孩子敏感地察觉到这些又无法准确的表达不满,只好说“我讨厌你”希望来获取更多的关注。
2、 自主意识萌发
孩子在2岁后,自主意识还是逐渐萌发,这时候他们开始有一些自我的想法,会喜欢说“我不要”,或者反对父母的指令要求。
而稍微大一些的孩子就可能会说出“我讨厌你”这样的话,其实并不是代表真的讨厌父母,而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反对父母的指责或指令。
像开头微课群中那个家长的例子,孩子只是刷牙磨蹭了一下,妈妈就不耐烦的督促“快点!磨磨蹭蹭的!”。平时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家长用这种勒令的语气督促孩子:“快点吃饭!”“赶紧睡觉!”“都几点了还不起床!?”
这样的指令会让有自我意识的孩子感到很反感,因为他们感受到父母的态度并不友善反而更加叛逆。
另外有很害怕父母会因此不喜欢自己了不爱自己了,最终纠结的心境就化为一句“我讨厌你!”。
3、 体验语言的力量
三四岁的孩子会经历一段“诅咒”语言敏感期。
这段时间他们可能会冒出一些不好的粗话,像“我讨厌你”、“我恨你”、“你真笨”之类的,甚至是一些脏话。
这都是因为他们发现这些语言是有力量的。
尤其是有些孩子无意中说出了一些粗话后,大人们一惊一乍的反应更是强化了他们对这种语言的认知。
因为他们感受到原来这种语言可以这样攻击别人并能引起别人的注意,所以父母越生气他们反而越想说,以显示自己的力量。
所以当孩子在你面前说了不好的话,一定要很平静的处理,不要给他一种这个语言可不得了的感觉。
如何正确回应孩子的“讨厌你”
面对孩子说“讨厌你”,很多父母都难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我们不希望孩子说不好的话就是不想让他们表达负面情绪,但其实人人都有负面情绪,孩子也不例外。
有的父母会指正:“我是长辈,我养育你,你不能讨厌我。”
有的会指责:“我对你这么好,你怎么这么没良心?”
还有的会幼稚的互相撕扯:“你讨厌我?我还不喜欢你呢!”
这些控制和情感绑架时的回答都不是智慧的回应,那么当孩子说“讨厌你”时,父母们应该怎样做呢?
1、 肯定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自我意识
不要一听到“讨厌”就强行制止,接纳和引导要好过厌烦和阻止。
我们要允许孩子有负面情绪,尤其在孩子萌发的阶段,他会有很多和大人不同的观点。
如果父母总是一味的说教“不准这样,不准那样”,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就会受到限制,久而久之会变成一个很没有主见的人。
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可以适当顺应孩子的心意,让孩子自由选择。
比如今天穿什么鞋子,什么衣服,孩子穿衣服慢了磨蹭了,也没必要着急帮忙,在旁边鼓励引导而不是指责督促。
相信没有孩子会面对这样和善顺应的父母还会用对抗性的“我讨厌你”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了。
2、 告诉孩子“我喜欢你”
当孩子说了“我讨厌你”的时候,除了要接纳他的负面情绪,明白这是自我意识萌发阶段的常见现象。
另外就是要学会用大人的方式来应对孩子的情绪,像那种“哼,我也讨厌你!”的应对方式完全不能解决问题甚至还会让孩子与你越来越疏远。
微笑着看着他说:“没关系,你虽然讨厌我,但是我还是很喜欢你啊。”
这个世界上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不是因为他有才华、聪明、漂亮,仅仅是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所以父母给予的爱应该是没有条件和要求的。
要让孩子感受到你这个“无条件的爱”,才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更快的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更勇敢也更自信。
3、父母引起的原因要及时调整
开头微课例子中,那个妈妈第二次把孩子送回老家,孩子也说讨厌。
其实孩子觉得父母好像不太喜欢跟自己在一起一样,这样的误解或者事实都是由于父母的操作错误让孩子感受到“不被喜欢”。
还有很多父母工作太忙或者太沉迷于玩手机而疏忽陪孩子,让孩子感觉被忽略,产生对父母的厌恶感。说“讨厌”不过是一种变相的反对罢了。
所以,当你的孩子再说“讨厌”的时候不妨自我检讨一下,你的所作所为,你的有效陪伴时间,你的言行举止是否给孩子传达了“我也讨厌你”的感觉呢?
4、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不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负面情绪,如果不会正确的表达,只会用伤人的话语,那将会对他以后的人际交往有很多不好的影响。所以,教会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很重要。
当孩子说“讨厌你”的时候,家长可以引导说:“宝宝,今天学到一个词儿叫‘讨厌’,这个词儿表示你不高兴,不开心了。
但是这个词会让别人也会觉得不开心。
如果你觉得别人让你不开心了,你可以点明‘因为你做了XXX,所以让我很不开心,我不喜欢你这么做’。或者转身走开。”
如果孩子继续这么说,家长也可以给予相应的“惩罚”:“你再继续说讨厌妈妈,妈妈就转身走开不理你了。”
让孩子明白有些话说出来会让别人很伤心很难过,承担了说“讨厌”的后果,就会明白以后不能再轻易这样表达情绪了。
关于育儿,或许你还有很多问题
没关系,小七老师一直关注家长们的需求
我们将不断推出能解决大家育儿问题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