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部聚焦高考、反应家庭教育的电视剧《小欢喜》刷爆了网络,成为这个夏天当之无愧的话题剧,爆红的原因无外乎两个字——真实。
陶虹饰演的强势母亲宋倩,和控制欲爆棚的教育方式,更是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她把所有的期望和压力都放在英子身上,反对女儿的航天梦,不让她有任何娱乐活动,要求她一定要考清北,要考700分。
宋倩总是对女儿说:“妈妈最最爱的就是你呀。”然而,背后的潜台词却是所以,你必须听我的话,绝对不许让我失望。
在这种沉重的爱和关怀之下,英子开始焦虑、睡不着觉,甚至患上中度抑郁,崩溃到要跳海自杀,她歇斯底里地冲妈妈喊:“你从来都是凭着你自己的想法,来决定我的人生。”
而妈妈的回答,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啊。”
有人说:这不是电视剧,这是实时监控。
还有人说:太压抑了,这就是我和我妈
父母们的出发点错了吗?我们都对孩子寄予厚望,期待他们长大成才,可以说这是身为父母的本能。
但是,如果用错了方法,用的力气越多,给孩子和亲子关系带来的伤害可能越大。明明是想靠近孩子,却不知不觉将他越推越远。
高压家庭下的孩子
幸福感往往不高
著名钢琴家朗朗,也成长在一个高压家庭里。
3岁时,父亲发现了他的天赋,于是辞职,全心全意的陪伴朗朗学琴、求师,他要求朗朗要得全中国钢琴比赛的第一名,接着是全世界的。
在被音乐学院拒绝后,他甚至把儿子拉到天台,硬要灌一瓶抗生素下去。
主持人董卿,也有这样一位严父,父亲不让她照镜子打扮,不要买新衣服,因为浪费时间。
每年寒暑假送她去饭店刷碗、宾馆铺床、当送报员,就是去锻炼,不要钱,白干活。
这种严厉和苛刻,造就了董卿后来的努力和拼搏,同时也让她变成一个有些自卑的人,她坦言自己很没有安全感。
朗朗和董卿无疑是成功的,幸运的,因为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到了极致,也在岁月的打磨中和父母和解。
但是,仍然有很多孩子没有那么幸运,他们在父母的控制和打压下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幸福的能力。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曾经研究发现,父母对孩子控制欲强,容易对孩子造成长久的心理伤害,令他们长大后幸福指数较低、依赖性较强,负面影响堪比丧亲。
他们长期追踪调查了5362名受访者,从十多岁时开始,一直到年过花甲,去了解儿时父母对受访者的行为限制以及长大后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
结果显示,儿童时期被父母过多限制行为、干涉隐私的调查对象,长大后比较不快乐,独立性较差。
儿时能得到父母温情、回应的调查对象,则生活满意度较高,心理更健康。
因此得出结论:控制欲强与生活满意度较低及心理健康较差存在显著关联。
心理学大师海灵格说:“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
强势的父母,会给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长期生活在这种高压状态下,孩子要么容易变得懦弱自卑,慢慢形成讨好型人格,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无条件迁就对方。
因此,也更容易被别人欺负,即便被欺负了,也不敢告诉父母,害怕换来的又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责骂。
有些父母,会将职场上的人际交往模式原封不动地搬回家里,只要自己发话,孩子就得服从。
孩子也许表面上屈从,但内心并没有真正认同父母,隔阂日积月累,孩子就很难再信任、亲近父母。
还有一些性格刚烈的孩子,虽然在反抗父母,但却不知不觉被父母同化,逐渐继承了这份强势。他们会在潜意识里复刻父母的行为,并且延续到下一代身上。
有人把强势的父母分成两种类型,一类被称为“割草机式父母”,因为他们随时跑在孩子前面,像清除杂草一样提前帮孩子扫清前进道路上可能面临的所有障碍。
还有一类,叫做“直升机式父母”,因为他们就像直升机一样始终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刻监视,时刻准备发出指令。
他们往往对孩子有着严苛的高要求,甚至把孩子看作是自己人生的延续。
于是,为了避免路线偏移,就会试图从各个方面控制孩子,比如宋倩给英子的房间开了一面玻璃墙,以便时时刻刻监督她在做什么。
当孩子进入社会,不得不离开父母的庇护,自己照顾自己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做,做不好,出发点虽然是让孩子专注学习,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独立起来的自由,等于是在害他。
在综艺《我家那小子》中,朱雨辰的妈妈也因为过于强势和对儿子全方位的监控而引发网友的热议,她会手抄儿子发的每一条微博;会十几年如一日,每天四点钟起来给儿子熬梨汤、榨各种果汁,逼着他喝下去,甚至直言,儿子的每一段感情,她都知道,都会干扰。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在用整个生命来对待儿子的。“
如今已经40岁的朱雨辰,没办法对感情有独立的承担和判断,还是孑然一身,而朱雨辰的姐姐,正是看到了妈妈对弟弟的这种付出,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做到跟妈妈一样,才始终不敢步入婚姻。
父母强势干预的本意,是害怕孩子走弯路。
但最后造成的结果,却是让孩子们离自己的幸福,越来越远,甚至拒绝幸福。
家长应该这样做
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应当是平等的。而强势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不平等的,所以自然也谈不上平等交流和换位思考。
所以,当孩子与我们的意见不一致时,先别急着否定打击,更别把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强加在他们身上,让我们试着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这样,他们才会形成健全的性格。
毕竟,能真正为孩子的人生负责的,只有他们自己。
小七老师有一位朋友,只要进孩子的房间,都会先敲门;绘本、玩具怎么放,放在哪,也是儿子自己说了算,即便实在收拾不好,她也会先征求儿子的意见,才去帮他。
她说:“因为我太知道有自己的空间有多重要了。小时候,我的东西我爸妈想送人就送,想扔掉就扔,从来不需要跟我说一声,所以我总觉得,那是我父母的家,不是我的,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属于我的。”
不少家长会觉得:“小孩子有什么隐私不隐私的。”或者“你就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有什么是我不能看,不能管的?”殊不知,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因为这些都是透支信任的表现。
其实,如果我们经常与孩子谈心,让他知道我们总是能够理解、支持他,孩子是很愿意和父母分享心事的。
每次犯错都是成长的机会,一味的压迫只会让他们的精神压力更大。
当孩子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一项任务时,我们要及时给予反馈和赞赏,这样才会增强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以后他再遇到其他困难,便不会轻易退缩或放弃。
霍思燕和胡可两位育儿模范妈妈,曾经在综艺里谈起同一个诀窍,那就是一定要跟儿子示弱:“要撒撒娇、服服软,就是因为,我们都太强了,孩子才弱。”
她们常常在生活中找机会,让孩子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推购物车
或者收拾碗筷
大人做的少了,孩子做的就多了,所以,安吉和嗯哼在这个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体贴懂事,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也成为了让网友赞叹的“小暖男”。
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需要,就会越来越有责任感和独自面对困难的勇气。
最后,小七老师想和大家分享胡适先生在《我的儿子》中的一段话:将来你长大时,莫忘了我怎样教训你: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
以爱为名的道德绑架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不是占有,而是成全。
好啦,快用小七老师的办法试一试吧~
关于育儿,或许你还有很多问题
没关系,小七老师一直关注家长们的需求
我们将不断推出能解决大家育儿问题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