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英国BBC拍摄制作了一部纪录片叫《北鼻的异想世界》 ,邀请了世界各个领域顶尖的科学家和200多名婴幼儿走进专门设计的实验室,来探索研究婴儿的各种行为。
其中在第一集中有一项很著名的实验:婴儿早期语言发展。
实验表现:孩子在婴儿期听到更多的词汇,就更容易在之后获得更多的词汇量,语言表达能力会更好。也就是说,婴儿在早期(0—6个月)接触到语言数量越多越有利于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家长们在孩子0—6个月需要对孩子做的就是多说,让孩子在听你说的过程中为以后更好的表达做好准备。
0—6个月的孩子语言有什么特点?
0—3月:哭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饿了会哭、困了会哭、不舒服也会哭。这个时期的孩子除了会表达各种各样的哭以外,还会在嘴巴里面嘟囔一些东西,会把头转到有声音的方向,并会安静下来微笑回应等。
3—6月:可以咿咿呀呀的发出辅音,通过发出声音来吸引家长的注意力。
如何对0—6个月的孩子进行语言训练
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谢弗说:语言潜质是人类遗传的结果,但是语言发展的原材料需要环境来提供,提供多少语言刺激形式的原材料也会在语言获得的过程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记录孩子的语言,给孩子正确的回应,尽量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1、多对孩子说,让孩子多听
时刻和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信息,给孩子喂奶时可以说:“宝宝,咱们来吃奶哦!”,给孩子换尿片时可以说:“宝宝,乖乖不动,妈妈给你换尿片。”孩子哭泣时可以说:“宝宝乖,妈妈马上来了哦!”妈妈的回应不但可以给孩子营造语言环境,还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2、逗孩子笑
一般满月以后的孩子就会笑了,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经常逗孩子,比如冲孩子笑、躲猫猫、摇手铃都可以让孩子发出笑声。
3、附和孩子的发音
当三四个月的孩子发出喃语声时,妈妈可以学着宝宝发出同样的声音。当孩子发出“妈”的音节时,我们可以附和孩子发出“妈妈、妈妈”的音节,也可以发出其他音节让孩子模仿。
4、对孩子说“婴语”
所谓“婴语”就是把看到的事物说成叠音词,比如看到猫指着说那是“喵喵”,看到狗指着说那是“旺旺”,看到饭指着说那是“饭饭”等。这样可以让孩子理解大人的语言,懂大人的意思。
5、陪孩子读绘本
不要觉得这种“对牛弹琴”的方法没有效果,其实在你读绘本的过程中,孩子也在接受不同的、大量的词汇,为他以后的说话储备更多的词汇量。
结语:
孩子的每一个生长过程都是至关重要的,孩子在语言的敏感期家长要不断的和孩子多说、互动,让孩子多听,让孩子掌握足够的词汇量,为以后的张口说话打下基础。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idf2XMBLq-Ct6CZW4P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