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女童遭同桌多次拍打,老师坐视不管,这位妈妈做法才是教科书

2020-07-23     小皮育儿经

原标题:6岁女童遭同桌多次拍打,老师坐视不管,这位妈妈做法才是教科书

自从有了娃后,最不能看的就是孩子受欺负,最近广东西宁的高先生就遇到了一件糟心事,在去参加女儿公开课时,发现同桌屡次敲打自己的女儿,更甚的是老师对此视若无睹,而孩子的爷爷也在现场,但是也无动于衷。

气愤的高先生不得已发声要求老师进行干涉,然而老师只是象征性说了一下男童并继续上课,意料之内的是男童依旧我行我素,继续拍打高先生的女儿。

回到家后,妈妈询问女儿时才发现,原来女儿被欺负不是一天两天了,甚至因此已经变得不爱说话,有厌学心理,而女儿也表示曾找老师反应过,但老师并没有理她。

事情的结尾并不如人意,男孩父母亲自登门给孩子道歉,高先生被学校忽悠签了一份和解合同,求赔偿进展不顺,最终只能选择给孩子转校。

无独有偶,孩子受欺凌后选择转校的孩子并不在少数,连星二代伊能静的女儿也曾受欺凌,在《婆婆妈妈》节目中,伊能静曾跟婆婆提起米粒在幼儿园被欺负的事,爸爸秦昊更是当场落泪。

伊能静和秦昊表示,米粒很容易被欺负,在米粒上舞蹈课拍下的视频中,米粒在自己的位置却被男孩挤到后面,靠着墙壁,有一次跟一个男孩玩时被撞到,告诉老师后男孩向米粒道歉了,结果却是之后的男孩更多次“无意”的碰撞,让米粒十分委屈。

为此伊能静没办法,只好给孩子转学,然而转校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孩子更开心,反而因为全新环境,陌生的米粒很难融原本已经彼此熟悉的他们,每天比之前更失落。

秦昊也因此面对镜头问了一个让所有家长难以回答的问题:如果你有一个女孩,在学校总受人男生欺负,你跟老师说还是受欺负,你第二天跟老师跟家长说,回来还受欺负,难道只能转学吗?

一直以来,校园欺凌都是一个被说烂的话题,也有无数专家支招,然而理论要是真实践起来并不容易,因为绝大多数的家长就像伊能静的婆婆那样:大人在孩子的问题上,你的责任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你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就可以了。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显然不是,当高先生和伊能静告诉孩子被欺负了要找老师时,老师却无动于衷,孩子继续被欺负,自己把孩子教育好了,孩子也做到了家长给出的解决办法,但事情却并没有解决。

一直以来,面对孩子被欺凌,我都绝对赞成李玫瑾教授的话:孩子要有不伤人的教养,但也有不被伤害的气场。

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受辱而选择极端行为,让不少的老师也因此被束缚住手脚不敢管,一怕管不了,二怕管不好,尺寸难以拿捏,干脆就不管。

大环境之下,我们家长的思维也应该出现转变,不能再一味请求他人保护,而是要学会自我保护,就如李玫瑾教授说的那样:我们现在所接受的教育,更多的是遇到问题先让孩子自我反省,这反而纵容了一些不良行为,最终导致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

李玫瑾教授表示,“打回去,我支持你”不是在纵容暴力,而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而这背后,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支持和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关键。

3年前,同样有一件校园欺凌事件,故事的主角是一位15岁的女孩。

青春期的男孩对女孩的内衣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就去弹女孩的内衣,女孩屡次警告男孩,男孩不为所动。

女孩只好寻求老师帮忙,结果老师认为男孩并没有坏心,只是觉得有趣,是同伴之间的玩闹而已,不予理睬。

于是在一次男孩变本加厉又开始弹,甚至还把女孩扣子解开的时候,女孩忍无可忍,朝男生打了两拳,并终于惊动了校长和双方家长。

当女孩的妈妈百忙之中抽空前来时,所有人都在等着女孩妈妈向男孩道歉,因为男孩只是弹了女孩的内衣,女孩却把男孩胖揍至受伤,实在过分!

没想到接下来女孩妈妈的话语让所有人都面面相觑,噤若寒蝉。

女孩妈妈说:你们叫我过来,是想要知道我是否要以X骚扰罪起诉这个男同学,还是以管理失当的原因起诉学校?

当听到女孩妈妈提到X骚扰,所有人都慌了,老师表示没那么严重,孩子之间打闹而已,教导主任表示家长反应过激了,校长则明确指出家长理解错重点了,现在是男孩被女孩打受伤了。

然而在女孩妈妈为确保是否真的如他们所说理解错误,并在再次听女儿讲述了事情的全程后,更气愤了:她打人是出于自卫,是男孩骚扰她在先,她已经求助过,但并没有人帮她,她只能靠自己还击。

之后女孩妈妈冷静的对校长说:如果没有意见的话,我要把她带回家了,如果换成男孩弹女教师的内衣,被女教师教训了,你们还会认为错在女教师吗?你们不允许他对女教师做同样的事情,为什么就可以允许他对一个15岁的女孩做这样的事,我实在难以理解,如果这个男生敢再碰我女儿一下,我会立即让警察逮捕他,你们明白了吗?

女孩的暴力让她获得的相应的尊重,并让她从此远离了骚扰,然而并非所有家长都如女孩妈妈般如此有魄力,更多的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就好”,甚至是“为什么他就欺负你不欺负别人,你就没点错吗”。

李玫瑾在《开讲啦》节目中就讲过:

  • 自己孩子不能欺负别人,这是家教问题;
  • 别人孩子不能欺负自己,这是原则问题。

在孩子被欺凌问题上,我一直让孩子按照这样顺序做

  • 一、语言解决:询问理由/严厉拒绝

对于年幼的孩子,往往表达和行动能力会有欠缺,比如因为太挤撞到别人,因为搞不清楚就“随意抢夺“他人的东西等,让对方觉得自己被欺负。

女儿班上就有一个带助听器的女孩,有些许自闭症状,不爱参加集体活动,一次在公园聚会的时候她独自坐在滑梯上,要玩滑梯的孩子们推搡着要求女孩让开,女孩不为所动,最后那些孩子只好走了。

但当女儿过去的时候,却顺利滑了下来,我很惊奇问她是怎么做到的,没想到她轻描淡写的说:我就问她“可以让我过去吗”,她就让开了啊。

此刻我很庆幸教孩子面对不公时,第一反应不是暴力,而是让孩子学会首先用语言去解决,这即是给对方一点威慑,也是化干戈为玉帛最坚决又无形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分辨和处理“被欺负”不同的情形。

如果说面对无意欺凌,我们通过询问理由可以解决,那么应对故意欺凌,严厉的拒绝和抗拒的身体行为则是表达自己意愿最有力的语言。

  • 二、变本加厉时,打回去并求助老师

作为孩子,最容易受欺凌的地方就是学校,当对方不为自己语言所动,多次警告无效,依旧我行我素时,作为对自己最大的保护和给对方最严厉的警告,我要求孩子需要做出一定的反应,打回去让对方知道自己不是好欺负的。

为了避免力量悬殊吃亏,或者害怕对方报复,老师作为学校内最大的负责人,是最能求助的对象。

  • 三、老师不行找家长

当然,不少的例子已经证明,尽管老师教书育人,但在管理方面并不万能,甚至顾此失彼,此时家长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就是孩子反欺凌最强大的力量。

就像那个被弹内衣的女孩,所有老师都在告诉女孩,男孩的行为只是玩笑,但只要女孩不喜欢,这就是欺凌,于是她只能仗着自己家人的无条件信任,给了男孩一顿狠狠的教训,让男孩从此不再嚣张。

  • 四、让孩子学会表达

对于不少幼儿园的孩子,表达能力并不强,往往被欺凌却不懂得如何表述,让很多家长不明白事情是否严重,不知道该如何让孩子学会去应对不同情形。

1、面对这一情况,李玫瑾曾给家长给出一个建议,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套出孩子应对欺凌时的真实反应,就是自己假装是孩子,让孩子扮演同学、老师或阿姨等,自己假装不开心,欺负孩子等,看孩子如何应对。

因为对于年幼的孩子,有限的生活经历只会让孩子在情景模拟中,以最真实的语言和动作去展现。

2、以聊天的形式、以睡前故事的形式等

对于女儿,每天接孩子回家时,我都会跟她一起聊学校发生的事,有趣的好玩的开心的等,只要懂得提问,愿意倾听,孩子会将她所有的情绪和经历都讲出来,这是了解孩子一个非常直接的窗口。

另一种形式就是让孩子学会讲故事,3岁之前,每天我都坚持给孩子讲故事,但是3岁之后,我就开始让孩子讲故事给我听。

经过几天的磕磕绊绊,现在孩子已经能很顺畅的描述一件事,这不仅能锻炼孩子表达能力,更是锻炼孩子想象力和记忆能力,还能让孩子很好的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言行。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宝,一直以来我都很欣赏一句话:不伤人是一种教养,但是不被别人伤害是一种气场。

随着孩子不断成长,我们不能也不能够时刻守护着孩子,就像龙应台说的: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孩子终究要学会独立生活,而父母能给他的不是周全的保护,而是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应对不完美世界的本事。

如果让孩子应对欺凌时只会把苦往肚子里吞,那么懦弱的种子将会扎根在童年,成长在成年,永远落下心理残疾,失去自主人生的能力。

生而为人,我们需要内心柔软而有原则,身披铠甲而有温度。

——我是小皮育儿经,育婴师一枚,职场妈妈,带娃码字
——多平台优质原创作者,会点孕产,懂点育儿,儿童心理研究爱好者
——孕育、带娃是当家长一生的事业,关注我,一起更轻松带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v4FfXMBfGB4SiUwb8q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