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班级的平均分高,是否代表这个班级就一定好?

2019-07-08     王老师学习分享

暑假马上来临了,相信大多数的地方都已经考完试甚至也开完了家长会。

家长会上老师多数情况可能会分析一下班级的成绩,而很多家长除了非常在乎自己孩子的成绩之外也会特别的关心孩子班级的成绩——因为这也会影响到自己孩子的学习。

于是有人就提出了如题所示的问题。

那么是不是平均分高的班级就一定说明这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能力一定好呢?是否证明这个班的老师水平就一定是更高的呢?


今天我就来分析一下一个我们很多人容易忽视的“技术”问题,相信看完之后大家会对“平均分”有一个新的认识。


首先一个班的认可老师水平的确是挺重要的, 可以说老师在成绩的影响上也是很大的(我们这里直说正常的情况,不说那些作弊的情况),但是在我看来学生的作用无论如何都是第一位的!

下面我举一个例子:

有这样的一个班级:这个班里有两个孩子属于“不学”的情况,一个是真的不想学,另一个是走竞技体育路线,所以学习这事儿也不做为了重点,因此这两位学生的考试成绩真的是非常的差,回回都是倒一、倒二(这里我们不分析这两个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我们只谈分数问题)。

问题如下:

这个班级算上他俩一共是40人(人数以及后面的所有数字为了便于计算,我都取整了),在这次的期末考试中有一门课的平均分是91分,有一门课的平均分是87分,这两门课的平均分都是年级第一,其中前者超出了第二名3分,后者超出了第二名5分。

接下来就是一道关于“一个学困生参加考试和不参加考试对平均分的影响”问题了——同样的,我这里取的是极端情况,这样更能看出问题来。


上面是这两个孩子参加考试的情况及:平均分91分

假如这两个孩子不参加考试:

1、假设这个孩子的之前考的都是0分的情况下,总平均分变成了:40×91÷38=95.78

2、假设这两个孩子的平均分是30分的情况下,总平均分变成了:(40×91-30×2)÷38=94.21

3、假设这两个孩子的平均分是50分的情况下,总平均分变成了:(40×91-50×2)÷38=93.15

看到了吗?在我说的这个情况下,这两个孩子每一个个孩子都有能力影响1-2.5分的总平均分——事实上这次期末这两个孩子的平均分大概是在30-40之间。也就就是说他们两个人就影响到了全班平均近3分多。而这个班的平均分比第二名也就仅仅高了3分而已。

现在我们再看第二个班的情况,同理:如果这个班比第一个班再多两个“学困生”,那么这3分基本就可以“超额”完成目标了。

所以你看——一个尖子生就算是贡献一个100分给班级,他对总分的影响远远不及一个学困生的影响力,学困生成绩越低需要“填坑”的尖子生就越多……

我说的这个班运气比较好,只有两三个成绩特别差一些的,其他班运气差一些,成绩差的只需要有四五个就可以在平均分上被拉开差距。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用“平均分”来判断一个班的学习情况或者是一个班老师的水平显然是不科学的!尤其是在一些不分班的学校里(通常这种学校都是按照成绩进行“蛇形”分班,以最大程度保证每个班实力平衡),每个班都会有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一个班多一个少一个“差生”,对于平均分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当总平均分比较高的时候,这个差距就更加明显了!

所以真的不能够用平均分来说评价一个班在学习上到底是好还是差的!因为太不全面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gwPX2wBUcHTFCnfeg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