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这次期末考试成绩怎么样了?“唉,别提了,考砸了!你家孩子考得还吧”“还好,跟他自己比有进步了,语文98、数学100、英语98”(小学六年级期末考试,满卷分均为100)“我家孩子本来可以考3个100的,没想到语文被扣了2分,唉,真是气死人,不该错的老粗心大意!”“哇kao,这还叫考砸了!”这位家长一脸的黑线,头上飞过成千上万只鸦,明明两个孩子的水平相当,自己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心满意足,没成想到被人家莫名添堵。
昨天,下学期就要读八年级的女儿愤愤地诉说了她神奇的遭遇,并且喋喋不休地抱怨:中年人的世界怎么那么虚伪!
一同学妈逮住她问期末考试成绩:XXX,期末考试成绩怎么样了?
女儿:就那样!(没成想到毫无城府的孩子也懂得低调,事实上,学习成绩相比自进入初中后,稳中有进步,并且语数英成绩很不错,只是总体成绩被地理成绩拖后腿,但她自己对这次的成绩很满意)
同学妈:唉,我家XX这次也考得不好,你考到多少分?
女儿:560几分!(满卷分630)
同学妈:考得挺不错呀,很厉害了,年级排名多少?
女儿:100名以外了,你家XX呢?(估计女儿被迷魂汤灌得七荤八素不知方向了,没成想到接下来听到的回答,把她那一点小小的傲娇虐得体无完肤,呵呵呵)
同学妈:也就50几名!(这个成绩应该是她孩子进入中学后有史以来最辉煌的一次,考得好时到80几名,考得不好时已触到200名的底。)
听到这儿,我震惊得忍不住打断女儿的话:你当时没有问问阿姨,XX要考到多少名才叫考得好?女儿一脸讪笑地不置可否,然后自我安慰,其实也没有什么,她女儿就比我高10来分而已!
自从学校公布考试成绩后,父母见面寒暄的估计都离不开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往往10个家长里至少有9个家长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有个朋友的儿子第一次小升初考试没考上一家私立学校,第二次小升初考试考上另一家私立学校的半公费生(学费免一半),她却拍着大腿抱怨儿子:要是儿子再努力一点点就能考到公费生(学费全免)了。
不知道为什么,总有父母对孩子的成绩能鸡蛋里挑出骨头来,“你要是认真一点就考满分了”、“你要是努力一些,就能进前十名了”。这些永远都不满意孩子考试成绩的家长,表面上对孩子要求高,实际上是个最没有要求的家长。不清楚孩子的真正实力,不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只是对孩子的成绩永远都不满意。面对父母没完没有的“要是”,孩子活得太不容易了,除了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激烈的竞争压力外,还要面对父母永无休止的攀比,各种各样的焦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总期望自己的孩子做到十全十美、天下无敌。
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那是毋庸置疑,无可厚非的,但是过度地看重孩子的成绩,要求孩子在学习上做到尽善尽美,不仅会造成孩子过度紧张、焦虑,学习成绩忽上忽下像就坐过山车,而且会促使孩子为了做到让父母满意而不择手段,比如考试作弊等。圣人云:有才无德,小人也;有德无才,君子也;然德才皆具者,圣人也。”可见“德”才是成长中最为重要的。
孩子的成长就像一场马拉松赛跑,需要挑战极限的勇气、超越自我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永不放弃的坚定,能坚持到最后才能决出胜负。无论是赢在起跑线,还是中途一马当先,不能跑到终点的都是输。同样的,家庭教育也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尤其面对青春期孩子,家长不是盯着考试分数,也不是监督孩子学习,而是除了关心孩子生活,还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陪孩子做运动,培养健康的体魄;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帮助孩子释放压力,调整心态。孩子的心情越好,学习就越轻松;反之,孩子心情越烦躁,学习状态越不好。说到底,家庭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孩子好好地生活,不管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从事什么职业,组成一个怎样的家庭,贫穷或者富有,最终的落脚点还是生活。学习成绩只是短暂的十几年,学习力、生活力、幸福力才是维系每个人的一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无论是一帆风顺的岁月静好,还是挫折坎坷的一地鸡毛,都能够从容、淡定地应对,这应该才算得上父母教育路上的丰功伟绩。孩子告别读书生涯走向社会,终究要离开父母苦心经营的温室而自个儿独立,到那时,能支撑他们稳稳走下去的,不再是试卷上的分数,也不是各种各样的证书,而是具有强大力量的赤心、战胜困难的勇气、在纷繁世界中获得幸福的能力……
小学重态度,初中重品行,高中重品质,大学重成绩,将来重选择,孩子的成长没有回头路,家长的正确引导,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