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非常经典的畅销书叫《穷爸爸与富爸爸》,即使你没有读过,想必你也听说过它,当然对它一无所知,也不足为奇,毕竟我们身处在一个信息的洪流中,各种知识与书籍早已让我们眼花缭乱。
无论以前怎么样,今天你都很有必要看看这篇文章,看看怎么样用心理学的视角,结合《穷爸爸与富爸爸》一书中的一些观点,认识穷富这件事的心理学逻辑,看看一个孩子对于金钱、财富的认知是怎么样影响他成年之后的经济状况的。
1、小时候的需要经常被父母评判,导致容易有罪疚感,这是贫穷的原因之一
《穷爸爸与富爸爸》一书中,穷爸爸对儿子说人不能太贪婪,别有那么多的需求,少谈论铜臭味的金钱,而那个富爸爸则说,贫穷才是万恶之源,你要想办法赚钱,才可以改变自己和帮助更多的人。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富爸爸是鼓励孩子去实现自己的需求,而穷爸爸则是打击和评判孩子的各种需求。
被评判过多的人,是很容易对金钱,对自己的需求有罪疚感的,比如,一个来访者他不舍得给自己花钱,给自己花钱他就会内疚和不安。
小孩子在生命的早期,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和需求,当这些欲望和需求发出时,父母可以直接拒绝,这是很正常的,当然父母也可以告诉他这个现在还没有办法实现,你要怎么样才能实现,告诉他方法,并鼓励他为此努力。
但是最怕的就是,拒绝了孩子,拒绝孩子的时候,连带着评判了孩子的需求,比如,一个小孩子想要一个玩具车,妈妈立刻吼到,你怎么这么贪得无厌,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这时候,孩子就会体验到发出自己的需求,自我就会受到打击,自我就是不道德的,这种体验和经历过多,那么他就变得淡漠了,他就不敢有需求了,更不用说想办法满足自己的需求了。
2、小时候没有被满足的经历过多,导致的匮乏感,这是贫穷的原因之二
有一句俗语说,穷养儿,富养女。其实心理学家认为,在一个人的生命早期,其实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需要适当的“富养”。因为穷养容易导致匮乏感,匮乏感很容易对一个人的选择和决策能力造成负面影响,使得一个人没有办法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
即一个在匮乏感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容易被眼前的短期利益所诱惑,不会做长远考虑,就好比一个饥饿中人,很容易饥不择食,不考虑食物是否健康,是否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比如,有一个来访者,她在情感上和事业上都很不顺利,情感上她很容易被人“骗”,因为只要有人对她稍微好一点,她就觉得这个人很爱她,因此她要加倍的对他好。
自己开了一家很有特色的餐馆,生意非常好,赚了第一笔钱之后,她并不是把钱拿来升级店铺或者做其他投资,而是给自己卖各种名贵的衣服、鞋帽、包包等。
结果后来生意不景气,就不了了之了,又回到了打工、月光的状态。
上述小时候的经历和体验会进入一个人的潜意识,成为一种暗力量,指引和控制他的人生,很多人对钱,或者有钱人看不起、看不上,不关心,以及鄙视、排斥和抵制就是这种心理的演化。
如果一个人拥有这种心理状态,怎么可能变得富有呢?
金钱是人性的试金石,一个人心理是不是成熟,是不是健康,就看他对金钱的态度和利用的方法,有的人可以很好的利用它,有的人被它所控制,这也往往是他小时候的经历决定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人贫穷还是富养,很可能会被注定也不无道理,至少这个观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角度,增加了我们思维的宽度。
上述两种经历,希望我们能看到,如果你已为人父母,就不要总是打击和批评孩子,他们作为一个小生命,是可以对这个世界发出各种声音的,你可以拒绝他,但是不要打击他,不要把他的需要和“坏”绑定在一起。
那样他会过早的失去对这个世界的欲望和想法,变得没有激情和活力,长大后自然就会生活的很贫穷。
第二点就是不要给孩子留下过多的匮乏感,父母给他们留下匮乏感,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把精力放在及时填补匮乏感上,而忽略沿途的风景和最终的目标,进而迷失自己,这样他也会在生活上变得举步维艰!
当然上述的解释对于自我的成长和发展也是值得你参考一二的,想一想你对于金钱的态度,和你的成长经历有没有关系,你现如今的经历状况又怎么样,结合我们的论述想一想这些问题,或许对你接下来的人生,会有些许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