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父母想要孩子过得好,就不要做这3种事

2020-03-17     心理相先生


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说过,“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特别是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就更加需要父母为儿女“计”了。

这个“计”在一个心理咨询师看来,就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说,父母就应该少做,甚至不做这样的事:

1、在孩子三岁之前,不要和孩子长时间的分离,以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越来越发现,诸多心理问题的根源就是因为当事人缺乏安全感,比如特别宅,不喜欢外出;再比如人际关系敏感、习惯性的讨好别人等。

可是这个安全感是怎么样形成的呢?这就需要追溯到一个人的母婴关系里,看看一个人三岁之前的养育环境,他的母亲(抚养者)是不是基本上没有长时间离开过他,并且能及时的满足他吃喝拉撒睡的需求。

满足了这个条件,基本的安全感就有了保障,在随后的成长过程中,就会变得相对容易一些。

2、在孩子能听懂话的时候,不要贬低孩子,以给孩子足够的自信

一个不自信的人,会严重打压他自我的生命力,变得封闭和被动,失去激情和活力。一个人之所以没有自信,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童年时期的被贬低。

特别是那些来自孩子心中的权威人物的贬低,它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比如曾几何时,你的小学班主任,你的父母说你没有出息,说你不是个读书的材料,说你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你当时的心理感受肯定不会是现如今这个样子的,当时的你以父母、老师为“尊”,他们对于你的判断,你会铭记在心,信以为真。

然后这样“真”就会进入你的潜意识,从而指引你,一步一步达成父母(老师)当初对你的判断。在心理咨询中,我见过不少的人,小时候父母说他们没有出息,做不成事,结果一语成谶,最终他们实现了这个结果。

这是为什么呢?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说潜意识即命运。这就是因为父母的判断进入了孩子的潜意识,进而指引着他朝着这个方向变化,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3、在孩子选择的时候,不要控制孩子,给孩子自由

父母的控制,必然使得孩子丧失成长的动力,剥夺他们发展的空间,最终养育出一个低能儿。因为成长的另一面是分离,没有分离,是不可能有成长的。父母的控制,是严重阻碍分离的。

很多的“妈宝男”、啃老族背后往往存在控制的父母。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不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在吃喝拉撒睡上,无孔不入的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把他们的想法和欲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并且说这是爱孩子的表现,“因为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话”,亦或者“你听我的,我才爱你”,在这样的刺激下,孩子的自我只会变得越来越封闭。

在咨询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来访者,他们不会选择,甚至有选择恐惧。这其中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从小没有能自己选择。

一个成熟的人,必然是会做选择的,因为生活处处有选择。选择之后,承担责任,这才是健康的,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亦是如此。

如果从小就不让孩子自己选,在那些小事情上不给他选择的机会,他就不可能发展出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即也就不可能成长。

现如今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很多父母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为此不遗余力,其实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心理基础,就是在做这样一件事。相应的,凡是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而只是一味的表达自己的父母权威,即使报再多的辅导班,也已经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FGE73ABrZ4kL1ViNXn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