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众口难调,挑战施工极限,这三城如何啃下旧改“硬骨头”?|幸福城市观察

2020-08-19   幸福里APP

原标题:居民众口难调,挑战施工极限,这三城如何啃下旧改“硬骨头”?|幸福城市观察

随着国家城市化的推进,棚改、旧改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旧改,即旧城改造,以房屋外立面翻新、水电气路改造以及加建停车场、电梯等基础设施为主,最多加上养老、托幼、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的改善,不涉及拆迁改造。相应地,旧改由财政资金、居民和社会资本共同埋单,国家层面的补贴相对较少,推行起来需要业主方面的同意,业主意见不一直则难以持续推进。

根据政策精神,老旧小区改造,以2000年底建成的老旧住宅区为主,这正是人们俗称的“老破小”,一般集中于各大城市的老城区。

根据住建部2019年披露的数据,全国共有老旧小区近16万个,涉及居民超4200万户,建筑面积约40亿平方米。

那么,这些涉及旧改的小区现在都怎样了?

北京:老小区“抠”出新车位

在朝阳区南磨房乡平乐园社区,停车难问题广泛存在。位少车多,抢车位的戏码天天上演。

2017年开始扩建停车位以来,平乐园社区的停车位从346个变成1000多个。

东三环外的平乐园开建于1992年,1994、1995年陆续开始入住,当时的居民主要是从花市、东直门等地拆迁而来,另有部分南磨房乡本地农民回迁入住。

小区负责人提到,“小区刚入住的时候,根本没有什么机动车,所以也就没有配建车位。我记得社区是在2004年引入物业管理,那时候做过一个统计,全小区所有备案车位一共346个。”

从2004年开始,直到2017年9月前,平乐园的车位就停留在346这个数字没有变过,但小区的机动车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到2017年,小区机动车数量超过了1000辆。

停车位改造前

南磨房乡主要的做法就是“开源节流”。“节流”,就是把挤占空间的外来车辆请出去。负责人提到,他们对小区内部停车设施和标识标线进行了改造,并更换了新的电子杆,加强封闭式管理,优先给房产在此、居住在此的居民办理固定车位停车证。外来车辆按照时租价格收费。“开源”方面,包括清地锁、在消防通道加装硬隔离、缩减路侧花坛面积、拓宽路面、改善道路行车方式等。通过这些举措,平乐园社区硬是“抠”出了600多个新的停车位。

而这还不是结束,改造依旧在进行中。小区东门外的早市被改建成了窑洼湖公园,早市的仓库改造成一块有2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加上这200个车位,一共1100多个,差不多已经能让平乐园小区的车辆与车位达到1比1了。

1比1并没有让他们满足,考虑到未来可能的车辆增长,南磨房还与乡属企业合作,在周边商业机构施划出一块共享停车场,在夜间为平乐园居民提供车位。

停车位改造后

北京4月17日公布的《2020年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表示,将“全市实现8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开工,完成5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亿元。”同时表示将引入物业企业,“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全程参与整治过程”。

上海:不能让居民拎着马桶奔小康

在上海,普陀区的旧城改造牵动人心。普陀区是老的工人新村。在房子初建时,质量算是非常好,但是几家人家合用卫生间、厨房,有16000多户住在非成套房屋。其中,“手拎马桶”的改造是最引入关注的一项。

“倒马桶”是上海弄堂以往的日常景象,居民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往往是拎着圆肚木质的马桶走向马桶车。这里的居民大多数人都已经上了年纪,每天要爬狭窄的楼梯通往房间,极其不便,前两年他们还在期盼着告别“倒马桶”。

手拎马桶

为了让居民早日告别“手拎马桶”,普陀区建立了“一个马桶一个档案”,“一马桶一策”,因为每户家庭都有不一样的情况。

改造中,曾遇到过这样一个情况。一位大妈说,她很想装抽水马桶,但家里地方很小,堆的东西又多。工作人员说,大妈你能扔掉一点吗,扔掉一点空间不就出来了吗?她说,不能扔的,很多衣服都是年轻时候留下的,有纪念意义的也不能扔。后来派了一位收纳指导,教大妈归置物品,这才让马桶有了“安身之地”。

马桶车

随着旧改的逐步推进,截至7月底,普陀区10个手拎马桶集中的零星旧改地块完成100%签约。某档节目曾就此发起一次采访,记者问了不少“00后”,在他们看来,“手拎马桶” 是个什么物件儿?有的认为是打击乐器中的鼓,有的说是用来装糖的。“00后”们已经不认识“手拎马桶”了,说明过去数十年的旧城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成都:加装电梯“绿卡”直通车

2015年5月,四川省3个部门联合发文《四川省既有建筑电梯增设指导意见》,2016年1月1日《成都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管理办法》实施,相继为老旧小区安装电梯提供政策支持。但是到2018年之前,从来没有一个老旧小区成功加装过电梯。2018年6月,成都青羊区的家园南街6号小区业主自筹,率先装上户外电梯,实现了成都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零的突破”。

加装电梯后的居民楼

原因之一就在于加装电梯意见太难协调了。

根据规定,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应当经本单元、本幢或本小区房屋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其他业主无异议。拟占用业主专有部分的,还应当征得该专有部分的业主同意。

成都加装电梯除了要满足“双三分之二”标准启动加装程序外,必须同时满足“其他居民无异议”。但当地社区干部反映,实际工作中,若不能争取到全部居民同意则加装无法动工。“这不还是‘一票否决’吗?”一位加装电梯意愿受阻的居民无奈地说。

另外,部分地方尝试采取先由企业全额或部分出资安装电梯,电梯启用后,再按一定标准向业主收费这种“代建租用”运营模式,效果不佳。“不少小区连物业费都收不起来,我们再去向业主收费就更难了。”一位企业负责人说,不少企业对参与此种运营方式意愿不高。

为了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相关部门给出了加装电梯“绿卡”直通车:主管部门会积极协调相关产权管理单位对电梯安装过程中涉及的水、电、气、通讯等管线迁改予以政策支持和优先办理;积极协调解决施工期间出现的各类矛盾问题等。

每个城市的旧城改造都有其值得借鉴的地方。当然,旧改推进至今,留下的都是“硬骨头”。相关负责单位还应多调研居民的想法,多从旧房居民的角度思考问题,想居民所想,把事做到居民的心坎里,这样才能让旧房改造真正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