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保洁阿姨厕所内被拍,年轻人看完照片:你我有何理由不努力?

2019-09-10   小公主变形计

因为一张照片,64岁的王玉兰阿姨突然红了,还在4天前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公号头条。

那时的她,像往常一样,在打扫完学校厕所后,走到最里侧,在自制的小板凳上抄抄写写。

为什么一定要在厕所的最里面?阿姨说,一来,她可以随时观察厕所的保洁是否到位,一旦有情况可以及时清理,做到坚守岗位不脱岗;二来,在最里面也不会影响和打扰到别人。

一位老师用手机拍下了王阿姨对着手机摘抄笔记的身影,并发到了网上。有记者随后前来采访,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王阿姨讲述了她的故事。当年高考,她因为差6分没被录取,与梦寐以求的大学失之交臂。当时家里穷,复读不现实,她就参加工作进了企业。

“记不清多少次了,我梦见自己在大学校园里学习。在梦里,哭醒过很多次。”

3年前,王阿姨退休了,希望找份工作,让自己的日常生活充实起来。“一定要找一份大学里的工作,不管工资多少,关键是想置身其间,感受大学的氛围。”

她最终应聘到河南这所大学做公厕保洁。每天打扫完卫生的间隙,她就读书读报,利用手机学习。看到经典的好句子,就用本子抄录下来,现在已经抄了两本了。

王阿姨翻开自己的笔记给记者看,笑容淳朴又满足。

网友被这笑容感染,更为王阿姨的做法感动,评论区好评如潮,年轻人纷纷表示:什么叫活到老,学到老?阿姨就是典范!

还有人说: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向大妈学习!

其中有一条评论特别扎眼:有啥用,学了一辈子不还是保洁?

说这话的人,充满着对保洁这个职业的区别看待。而学习和追梦的意义,在他们看来,似乎不值一提。

如果您的孩子也是这种口气,做家长的一定要告诉他:有种酷,叫尊重。

越早让孩子懂得尊重职业,尊重梦想,尊重努力,孩子就活得越酷,未来的人生就越精彩!

每一种职业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尊重每一个职业,感恩每一份付出,人生的宽度和底蕴会格外不同。

《少年说》节目中年仅12岁的初一男孩李仁志,在演讲中表白了自己的妈妈。他的妈妈不是公司高管,不是在写字楼里的白领一族,而是一位外卖送餐员。

李仁志知道妈妈每天要风里来雨里去,大夏天里顶着大太阳只为准时送达每一分外卖,非常心疼妈妈。他说,“我的妈妈,她辛辛苦苦地工作,却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妈妈低下头,表达了内心的歉意:“我以为你会嫌弃我的职业。”他却这样安慰妈妈:

“你在这个社会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很多人就是会需要有些人来扮演这些角色,为他们服务,那个为人服务的人是你,我觉得你很伟大。”

不仅如此,他还在演讲中呼吁:

“我希望大家都能给像我妈妈一样的人多一些善意,因为当你打开门的那一瞬间,看见的也有可能是我爸爸捧在手里的‘小公主’。”

妈妈听完,一下子红了眼眶。

善良的李仁志感动了无数人,他对职业的尊重,对他人付出的体察,让这个初一的孩子赢得了阵阵掌声和不少敬意。

正如他所言,他的妈妈是外卖送餐员,王玉兰阿姨是保洁员,她们都是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构建起更多人生活的便利。站在社会的大网络上,任何一种职业、任何一份工作,都是这个大机器良性运转的一个环节。没有什么工作比另外一份工作更值得骄傲,谁也并不因此比谁天然更高尚。

李仁志的父亲爱着妈妈,言传身教的力量是伟大的。所以,送外卖的妈妈是爸爸的“公主”,也是孩子眼中的“女王”。

做父母的,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表率,正确看待身边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报以尊重,给孩子做好价值观引导。

梦想不分大小,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每一个追梦的人,都不应当被看轻。

上大学是保洁员王玉兰阿姨的梦想,年过6旬她让没忘记,能感受大学的氛围是她找工作的要求。她读书,她记笔记,都是在圆梦路上的步伐。嘲笑她“学习有什么用,学了一辈子还不是干保洁”的人,看不到梦想的力量。

他真应该听一听北大保安甘相伟的故事。他是保安,但他却踏踏实实地每一天都在追梦。08年,他以高出录取线60多分的成绩被北大中文系录取。

不仅如此,他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部书,书名叫《站着上北大》。北大时任校长周其凤专门为其写序。序中称,“一个保安员,在辛苦工作之余,能够充分利用北大良好的学习资源,努力进取,提高自己,这样的精神让我钦佩”。

这是梦想的力量,这也是追梦的回报。如果当初甘相伟也像有些人所想的“再怎么学不也是个保安”,这念头就会成为束缚,成为捆绑。如此下去的甘相伟绝不可能被评为“中国教育2011年度十大影响人物”,“2013年中国十大读书人物”。

据统计,在过去20年里,北大保安队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有的考取大专或本科学历,有的还考上了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有人还在大学毕业后当上了大学老师。

而且,近年来,不止在清华、北大,陆陆续续已经有不少其他大学的后勤保障人员考上了大学,圆了自己的大学梦,这些人中有保安、餐厅厨师、服务员、宿舍管理员、后勤修水工等等……

梦想是翅膀,能带着人从当下飞起,看到更远的远方;梦想也是动力,能让人的脚步更有力量,从当下开始,一步一步不断向外迈出。

做父母的,如果孩子有梦想,不评判,多鼓励;如果孩子嘲笑别人的梦想,及时制止,教会他尊重。尊重每一个梦想,尊重追梦的权利。连时光都会善待心中有梦的人。

尊重努力。未必只有成功才是努力的回报。很多时候,努力本身就是努力的回报。

那个嘲讽王玉兰阿姨,认为“学一辈子不还是干保洁”的论调很显然认为,如果不成功,努力就毫无意义可言。这种观点太功利,也太狭隘。如果孩子抱持着这种心态,少有挫折就容易放弃。而且,最大的问题在于,自身动力不足,完全享受不到做事情本身的乐趣。

说这话的,真的应该多看看王阿姨的笑脸。那笑容里,透出的是精神的充实和内心的丰盈。同样有这种笑容,这种气度的,还有前不久登上《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宝座的雷海为。

1981年出生的雷海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湖南小伙,在杭州给人送外卖。每天奔波繁忙,但他总能挤出零碎时间读诗——等餐时候他背诗,送餐路上他默诗,连等红灯的时候也是他记诗的好时机。

下班后,劳累了一天的同事们都躺在床上休息,在手机上看直播、打游戏,唯独他掏出书本来读诗。

他说,虽然送外卖的工作日晒雨淋非常辛苦,但我却通过读诗词去寻找快乐,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我是精神上的富翁。

连主持人董卿都忍不住夸赞他:“所有你偷偷背下的诗句,这一刻都绽放除了格外夺目的光彩。”

不是所有爱诗词的人都能登上舞台成为万众瞩目的冠军;也不是所有在大学里坚持阅读的后勤保障人员最后都能如愿考上大学当上老师。但,爱一样东西,为它付出时间,这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忘记烦恼、充满愉悦的事啊!

永远别让你的孩子去嘲讽别人的梦想。守护梦想的最好方式就是践行,不忘。

请告诉孩子:再小的梦想,只要用时间和汗水去浇灌,都会在岁月的长河里开出绚烂的花。

孩子,一定要努力,但千万别着急。

每一个追梦的人,哪怕像王玉兰阿姨那样已经64岁了,也一样酷极了,美极了!

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妈妈。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孩子的心智成长。我相信,做父母是需要终身学习和不断修炼的。欢迎您关注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