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是比我早半分钟出生,凭什么他就是哥哥?”父母该怎么答?

2019-10-26   小公主变形计

两个孩子,大的就是哥哥或姐姐,小的就是弟弟或妹妹,对于此,您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父辈们都这么做,身边人都这样做,早出生的可不就是老大吗?

哪怕是剖腹产的双胞胎儿子,哪儿哪儿都像并且几乎同时出生,父母也一定会分出个老大和老二来。原因何在?是为了区分?不,两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名字,父母叫各自的名字就好了,何必自找麻烦,日后还得面对小的不服老大时的刁钻问题:“凭什么早半分钟,他就是哥哥?”

我以前也从没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直到偶然间听到北大法学院朱苏力教授的一次讲座。

在那个讲座上,朱教授说,在我国历史上,真的曾有理学家提出,双胞胎中先出来的那一个才是弟弟。这位理学家认为,是做哥哥的在妈妈的子宫里就已经有了谦让之心,特意让弟弟“先行”。

如果我们真的顺应这位理学家的思路,那么没准儿,双胞胎中的老大老二次序就要全部调换了。

朱苏力教授随后说出自己的观点:谁是兄,谁是弟,不重要。但有兄有弟这件事本身很重要。

(一)它意味着排序。

古有“兄友弟恭”的美德,时代发展到今天,在我国不少农村地区,还保留着老大如果不结婚,家里就不同意老二结婚的传统风俗。

(二)它意味着责任顺位。

“父债子偿”的说法从古到今都被人们所接受,而哪怕是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的快节奏,人们不再局限在一个村,一座城,一个国家,但不管人们走到哪里,在哪里扎根,“长子如父,长女如母”的品质依然被不少家庭中做“老大”的孩子传承着,温暖着小的,也让年迈的父母双亲能安心。

(三)它更意味着权利分配。

朱教授在讲座中讲了俄狄浦斯王的两个双胞胎儿子的故事。父亲死后,由于没有明确谁是老大,谁是老二,为争夺王位,两个儿子大打出手……

当然,您可能会说,哪怕是明确了长幼,但如今为了房屋拆迁款等巨额利益,兄弟姊妹之间闹得不可开交的事还少?但您别忘了,人们在评价此类事情时,多半会摇着头感慨说:“大的不像大的,小的不像小的。”

言下之意是,在内心深处,我们还是对“长幼有序”抱有期待。这是我们最朴素的价值观,也是我们一致认同的。

长幼有序,老大有老大的责任和担当,小的有小的该有的尊重和敬仰,在同一个屋檐下,为人子女,各行其是,不仅能减轻父母的监督和陪伴成本,还能防止内部竞争过于激烈而产生内耗。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对外有礼有节,对内有长幼尊卑。

中国人自古讲究“度”,凡事过犹不及,适度才最有活力,最能长盛不衰,有序发展。家是最小的社会单元,“长幼有序”这四个字在家庭的传承和繁衍生息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到这里,您是不是也跟我一样,感慨老祖宗的智慧?哪怕是同时出生的双胞胎,也要分出个老大老二,这背后的道理可真是不简单。如果下一次您家的孩子再哭着问:“凭什么他是哥哥,我要做弟弟?”时,您知道用什么方式来回答了吧?当哥哥可真不是那么轻松的事呢。

本文参考:朱苏力教授,《齐家、治国与基层政权建设》讲座

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妈妈,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孩子的心智成长。我相信,做父母是需要终身学习和不断修炼的。欢迎您关注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