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蕾一个多月前升级当妈妈了。昨天晚上快11点,我刷到她发的一条朋友圈,胖乎乎的男宝像一只袋鼠,挂在瘦小的她身上:“当妈的这一个多月,真是在炼狱。目前总结出来,难度最大的是哄睡,要抱要走要唱歌,腰要断了,气儿快没了,他还时不时睁开眼监督我……今晚耗时1小时+,宝宝总算睡着了”。
晓蕾的最后一行字是:
“是很困,但,还不想睡,要不,感觉这一天就白过了……”
晓蕾的话让我想到了一年多前刚生下二宝的自己。那时的我,也有这样的心境。娃只要醒了,这一天的战斗号角就吹响了。喂奶,陪娃,忙乎孩子拉和撒……
可即便这样,我最不愿意家人一遍一遍地催促我“娃睡了,你就赶紧睡啊!”,我知道他们是心疼我,怕我辛苦,但每一个和我一样深夜不睡的妈妈,真正害怕的不是辛苦,而是不被家人真正理解的“心”苦。
我家老大跟老二相隔了将近7岁。回想带老大的时候,真没觉得特别辛苦。可如今带二宝,体力明显变差。再加上二宝是个男孩,淘气得很,黏人又爱哭,趴在我身上的时间真的比老大多得多。最磨人的是,他入睡难,睡觉还轻。如今1周岁多了,终于盼到他能睡整觉了,可他睡了,我就能马上入睡吗?
真不是!有时,我最困的时候孩子还要玩儿,等把孩子哄着了,我的困劲儿过去了;有时,是身体不舒服,胳膊或者大腿躺平之后发酸;还有时,是心里还惦记着孩子的其他事情,比如,还要不要再给孩子买些尿不湿、囤几罐奶粉?
“娃睡了你就赶紧睡”,愿望很美好,但是请原谅,我们真的做不到。在赶紧睡下前,我们还需要缓一缓,爱我的人啊,请你们别催我,别总是催我!
曾经读到过这么一句话:有了孩子后,只有上厕所和洗澡时,我才真正属于我自己。
等我有了孩子,我发现这句话并不总是成立——只要孩子还没睡,哪怕你在卫生间,孩子照样会追过来,用小手捶门,在门口一直嚷嚷,别人想把他牵走都办不到。隔着门,你听到他声嘶力竭地哭喊,你能怎么办?上厕所都得加速,洗个澡都只能怎么简单怎么来,恨不得连用沐浴露和护发素都要三思……
当妈妈之后的霍思燕曾在采访中说,她会趁孩子睡着后,和老公杜江一起吃个夜宵,喝点红酒,两个人窝在沙发里看一场电影。连明星妈妈都逃不过这条铁律:当妈的世界,有且只有在孩子入睡后才能真正清静。也唯有等到孩子入睡的这一刻,当妈的才有条件自由做自己。
普通如你我,我们也许不会出门去吃夜宵,万一孩子醒了呢?但歪在床头刷刷朋友圈,这总可以吧?点开心仪很久的美剧,戴上耳机,只看一集,总可以吧?
“娃睡了赶紧睡”?我们不舍得。这一小段有些任性的小时光,是我们从自己的睡眠里“偷”来的自由,我们终于可以按照心意来支配它。它让我们能够喘一口气,从一整天的劳累中,获得再次“满血复活”的勇气。
前一阵子曹云金跟他妻子离婚,他的一句话刺痛了很多妈妈的心。他说,从孩子出生起,就是他一个人在赚钱养家。可他妻子明明还在哺乳期啊。要一个女人照顾孩子,还要一个女人去养家,这个女人有三头六臂吗?
很多人认为这是遇人不淑,老公能说出这样的话,就不该跟他结婚更不该为他生子。但作为女性,尤其是要照顾家庭和孩子的女性,这种不安全感却真的如影随形。
孩子小,当妈的就是孩子的全世界。只要他们睁着眼,我们就必须出现在孩子的视线里。我们是孩子的安全感。等孩子睡了,我们能睡吗?不,很多妈妈不能睡,不敢睡。打开电脑,接收邮件,处理白天没处理完的工作,这是职场妈妈;看书,听微课,上网校,给自己充电,这可能是一位准备转型或打算复出的全职妈妈……
“娃睡了赶紧睡”?我们不敢。
张泉灵曾在一次演讲中说,时代抛弃你时,连招呼都不会打一声。
我们不想被时代抛弃,我们不想被别人抛弃,我们更不想只为别人而活。
安全感,我们自己给自己。而我们所拥有的,只有娃睡了之后的这一段时间。
而“丧偶式育儿”也和“当妈式选择”、“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一道,被称为中国女性的四大悲剧。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每一位妈妈比任何人都更懂得照顾孩子的艰辛,娃睡后,她们没有赶紧睡,是因为她们不能够、不舍得、不甘心,是因为她们只比任何人都更热爱生活。一边是孩子和家庭,一边是自己和世界。她们用瘦弱的肩膀,稳稳地担着。
与其催她们“娃睡了,你还不赶紧睡?”,不如在她们带孩子时,多帮帮她们;在她们想做自己时,给她们多一分理解,多一点支持。她们才是生活里的真勇士,她们才是你身边的真英雄!
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妈妈,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孩子的心智成长。我相信,做父母是需要终身学习和不断修炼的。欢迎您关注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