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人家有没有正在上学的孩子,只用看晚饭后这个家里的动静就知道了。一般孩子年级越低,家长的声调就越高,语言表达就越丰富。
这也能理解:一二年级的题,大人恨不得瞟一眼就能说出答案,孩子却错得千奇百怪。都说低年级是打基础的时候,家长眼见着孩子花样百出,能不生气,不着急吗?
反正当二年级的女儿说错了一道题时,我立马火冒三丈:“你,你,你这孩子就不能动动脑子吗?都期末复习了,题目能有多难,你想一想啊,倒是好好想想再答,老是错!”
爸爸开始念题:
李老师带着带领全班40名同学乘车去动物园,小轿车限乘5人,面包车限乘9人。
如果都租小轿车,至少要租几辆,租面包车至少要租几辆。
然后指着闺女填的一个8,一个5,很慈父地问:“来,跟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闺女指着题:“40除以5,得数是8,所以8辆小轿车刚好坐满,第一个要填8;40除以9,得数是4,还余4,4辆面包车坐不够还有4个人没上去,所以得再多加1辆,需要5辆面包车,第二个要填9。怎么第二个就对了,第一个就说我错了!”
闺女要翻答案,爸爸拦住:“不用,不用,有老爸在!咱们再把题读一遍啊……”
“你看看,题目里除了40个同学,还有谁啊?同学们能自己去动物园吗,安全吗?”
“哦,我明白了,还有李老师这个人也得算上,总数不能是40,应该是41!我知道怎么做了!”闺女这次反应倒快,上手要去拿iPad改正。被我老公给摁住了:“别,别着急啊,你不能光想这一处,得多思考。”
我老公继续启发,还给孩子举起了例子:
“爸爸平常带你去,是不是爸爸开车啊?
那同学们坐出租车,是不是也得有司机叔叔啊?
你看啊,小轿车限乘5个人,除掉司机叔叔,还剩下几个座位给老师同学坐?”
闺女经常坐她爸的车出去玩儿,也是有经验的人,被她爸这么一引导,睁大了眼睛:“老爸,你好厉害!连司机叔叔都想到了。不光总数要变成41,这除数也得变。”
闺女嘴巴念念有词:“41除以4,得数是10,还余1,所以小轿车要10辆再加1辆,至少11辆。得数是11!”
闺女眉飞色舞,孩儿他爸也一脸自豪。我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冲他点头。可闺女马上叫起来:“爸爸,不对啊,按您这说法,我这第二个空也填的不对啊,41除以8,得数是5,还余1,所以面包车要5辆再加1辆,得填6啊。那为什么我填5,系统说是对的呢?!”
孩儿他爸点开答案,音量瞬间提高:“这答案怎么完全不考虑司机的问题啊,限乘5人怎么不刨掉司机呢?这不科学啊!”看着此前心平气和,这一刻有些抓狂的孩儿他爸,我忍不住笑出声来……孩儿他爸长叹一声:
“唉,这二年级的数学题怎么这么出啊,想少了不行,想多了也照样做不对!脑洞到底要开多大才正好?”
孩儿他爸第一次主动辅导孩子作业,竟以这样意想不到的方式“阵亡”了。我拍拍他的肩:没事,没事,挺好,挺好!继续努力!孩儿他爸不说话,只用摇头来回应我。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又要全丢给我吗?
哦,不!
您家都谁负责孩子作业?遭遇过这样左右为难的时刻吗?欢迎来分享你们家的经典解题时光。我家有正在上小学的孩子,深深知道陪孩子升级打怪的痛与乐,愿意陪伴你,多听一个人分享,就减少一点焦虑。快来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