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接近尾声,多项有影响力的民间科学奖,如何梁何利奖、求是奖、科学探索奖、树兰医学奖、未来科学大奖等已陆续落下帷幕。这些奖项也被誉为中国版的"诺贝尔奖",各大奖项获得者的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毕业院校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实力。
日前,青塔整理了2019年5大奖项(未来科学大奖、何梁何利奖、树兰医学奖、求是奖、科学探索奖)得主的毕业院校数据,在 5个奖项得主的本科培养单位统计中,北京科技大学共有2位本科校友获奖,位居国内高校第12位!
何梁何利奖
何梁何利基金奖是1994年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𨱇琚、何添、利国伟先生捐赠成立的基金设立的奖项,设有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3大奖项,像钱伟长、叶笃正、王大珩等流芳人类历史的大师巨擘,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身影。
11月18日下午,何梁何利基金2019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矿冶集团首席专家、北京科技大学校友沈政昌教授荣获201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沈政昌先后就读于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沈政昌教授专注于浮选装备研究及资源高效回收利用近40年,是我国矿冶装备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在我国浮选装备大型化、系列化和专用化领域成果卓著。沈政昌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奖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部级科技成果奖26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曾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杰出工程师奖"等荣誉称号。
科学探索奖
科学探索奖是2018年由腾讯公司联合诸多科学大家发起,每年遴选出50名,年龄不超过45岁、研究基础科学和前沿核心技术的中青年科学家的奖项,每位获奖人将获得连续5年、每年60万元的资助。
9月20日,2019年"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校友杨玉超荣获"科学探索奖"。奖项肯定了他在模拟人脑机理的高精度神经形态器件、类脑计算系统方面取得的成绩,鼓励他在面向类脑智能的新原理器件与芯片方向继续探索。
杨玉超2015 年加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首席科学家。2018 年入选《MIT Technology Review》Innovators Under 35 中国榜单。截至2018年11月,共发表 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IEEE EDL 等期刊和会议论文 70 余篇,SCI 引用 3800 余次,1 篇文章入选 TOP 0.1% ESI 热点论文,5 篇文章入选 TOP 1% ESI 高被引论文,多篇论文入选封面、年度论文等,另受邀撰写中英文专著 5 章。并先后荣获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Wiley 青年研究者奖、科学中国人(2018)年度人物特别奖—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等奖项。
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作为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科技大学建校67年来,逐步形成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大部分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栋梁和骨干。
未来,北京科技大学将继续贯彻"以本为本"的理念,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更多校园资讯,欢迎关注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
本文部分素材来自:青塔、北京科技大学校友网、腾讯科技、矿业集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