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10%!全国高校机器人竞赛创新指数发布,北京科技大学表现亮眼

近日,在第五届国际机器人西湖论坛上首次发布了"全国高校机器人竞赛创新指数",指数共采集了18项高校机器人相关竞赛,其中本科14项,高职4项。北京科技大学表现亮眼,竞赛指数位居全国高校前10%。

"全国高校机器人竞赛创新指数"从竞赛贡献、组织贡献两个维度构建评估模型,以开设"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和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为对象,分别发布"全国高校机器人竞赛指数(本科)"和"全国高校机器人竞赛指数(高职)"两个清单。在"全国高校机器人竞赛指数(本科)"中,北京科技大学位居全国高校TOP10%。

一直以来,北京科技大学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机器人赛事,学生在各类竞赛中成绩斐然。2001年,北京科技大学MEI机器人团队成立。十八年来,MEI团队共获得全国机器人大赛两届冠军、四届亚军、三届季军,团队获得2014年首届"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是北京市高校唯一一所科普研发基地,培养了500余名机器人技术相关专业人才,其中一些毕业生已经成为机器人领域技术专家、知名企业骨干、创业企业的领导者,机器人大赛平台作为科技创业的"孵化器"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受到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

今年2月,北京科技大学原创的国家级机器人竞技赛事ROBOTAC入选最新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排行榜"。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北京科技大学便开始工业机器人研究,于1980年研制成功中国首台工业机器人并稳定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并成立北京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上世纪就开设了多门与机器人相关的本、研课程,出版了多部机器人著作。

今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北京科技大学获批成立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创新实践"四年一贯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团队,拥有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青年学者、IEEE Fellow等组成的实力雄厚、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博士学位教师占100%,教师团队近3年来先后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研究计划,科研经费达到4000余万元。

此外,学校还与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和灵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建立了专业实习基地,为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实习实践提供了良好条件。

拓展阅读:

北京科技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机器人系统的设计、制造、感知、控制与应用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具备解决机器人工程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卓越人才。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深造,或在机器人相关的专业领域和交叉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工作。

机器人工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技术领域,在中国制造2025中被列为需要重点突破的十大领域之一。机器人工程专业具有典型的新工科技术特征,该专业的开设对于推动国家的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及相关产业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有效应对未来高度老龄化社会的技术和人才保障。

更多校园资讯,欢迎关注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办头条号!

素材来源:青塔,北京科技大学官网、官微,教育部官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RS3FG4BMH2_cNUgcyy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