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日本强收金属制造武器,故宫66座铜缸被毁,溥仪连皇宫地毯都献纳了

2020-11-21   哈历史

原标题:1943年日本强收金属制造武器,故宫66座铜缸被毁,溥仪连皇宫地毯都献纳了

溥仪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航空母舰舰载飞机,连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同时日军向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展开轰炸。太平洋战争随即爆发。面对着中国战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以及太平洋战争的焦灼,1943年日本的战略物资,出现了奇缺的状况。日本眼见败局已定,但仍然做垂死挣扎。因急需铜,铁等金属制造武器,日本开始向中国的老百姓下手。在中国的东北,也就是伪满洲国,日本关东军向溥仪提出要求。希望由伪满洲国向日本提供金属用于制造武器。溥仪只能无奈照单全收,答应照办。溥仪深知此举虽是日本人的无理要求,但也是日本人对他的试探,这是他为了表示效忠日本关东军的证明。

1943年1月11日,溥仪召见伪满洲国总务厅长官武部六藏,商讨向日本提供金属的办法。同时,命令停止“新皇宫”的修建计划,取消“访日宣召纪念塔”的工程计划,以节约开支,支援日本“大东亚圣战”。此后多次开会并商讨如何让“国民”上缴金属的问题。最后,一致认为称此次上交金属应成为“献纳金属”最为合适。4月9日,溥仪签署文件,下发《金属献纳强调要领》,要求“伪满洲国国民”每家每户须献纳20斤铜,30斤铁,以支援日本的“大东亚圣战”。

金属献纳报道

日本关东军希望作为“皇帝”的溥仪做出表率,溥仪当即表示,要将同德殿大厅中悬挂的4盏金属吊灯献给日本关东军,这4盏吊灯为合金打造,每盏重120公斤。日本关东军对溥仪献灯并不是很满意,便告诉溥仪,其实日本在制造飞机时也遇到了困难缺少白金,溥仪自然明白关东军的用意,主动献出一些白金钻戒、钻石和银器等。“帝室御用挂”吉冈安直见溥仪如此上道,便称关东军司令部连地毯也献纳出来。溥仪听完连忙命人将伪满洲国皇宫里的所有地毯都卷起来献纳出去。日本关东军对溥仪的做法给予肯定,并希望伪满洲国的官员效仿。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张景惠听说,“皇帝”连皇宫的地毯都献了,立刻命人将伪满洲国国务院大楼15吨重的大铁门拆下来,连同拆下的门窗、把手和楼内的铜壶铜盘、办公用的金属笔、筒笔架等全部献出,以表忠心。张景惠为了讨好日本关东军,还操纵国务院炮制《金属回收法》等相关规定,将回收的金属范围扩大,包括老百姓家的门窗把手、插销、合页和铁炉子、破马勺、旧菜刀,凡是和金属能沾上边儿的一律列入金属回收范围。

伪满洲国全面展开“金属献纳运动” ,强迫老百姓交出家中的一铁一钉。原本在“限制捐献”之列的庙宇、寺院、教会等地的金属物品、宗教法器、金属佛像、神像等,也被迫成为“自愿主动献纳”的金属。甚至在辽宁奉天(今沈阳),日军侵占奉天之初,为安抚百姓,笼络民心,在奉天同善堂院内竖了一尊铜制左宝贵像,也在“金属献纳运动”中被日本人自己又“献纳”回去了。百姓苦不堪言,凡属常见金属,如铁、铜、铅、锡、铝、镍、银等一概强收。

故宫内的铜缸

除了伪满洲国,日本更是扩大金属征收范围。1943年8月,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应日方要求,通令各机关收集铜类,规定凡属官署团体或一般商店住户铜品均得分别情形收集检送。日本又盯上了故宫,派人暗中调查,要求故宫提供铜类金属。故宫为了应付日伪机关,打算将收集散置的废铜2095斤上交,结果日本人不满意,提出希望故宫将铜缸献出来,故宫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挑出有破损的12件铜缸、铜礅,准备献纳。日本人迟迟不来运走,却提出新要求,希望故宫帮助北京市完成收铜数量40万斤的任务。故宫一再坚持登记照册的文物不能随意献纳,即便军方需用,也必须报呈伪华北政务委员会请示后再决定。日本人只能去找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最后,伪华北政务委员会责成故宫献出无款识、不能断定时代的54座铜缸,以及无款识铜礅3尊。1944年6月19日起,66座大铜缸、91具照明用铜灯亭、4尊铜炮和3尊铜礅等被日军陆续运走。日军在中国,不但杀人放火,掠夺资源,还盗走、损坏中国许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