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3月30日,展示在中国的美国航空队徽章的旗帜。从右起:克莱尔·陈纳德中将、亨利·斯特里克兰上校(后来的中美混合联队第三中队指挥官)、布鲁斯·霍洛威中校、艾伯特·鲍姆勒少校和克林顿·文森特中校。飞虎队的徽章是由迪士尼工作室设计的。
“血幅”,1941 年10月 美国航空志愿队员在缅甸完成训练后秘密回到昆明,准备教训一下日本空军,转场中三架飞机由于迷航和事故而迫降,两名飞行员辗转8天后才回到基地。飞机降落后,由于相互语言不通,被中国民众误认为“敌人”。鉴于此志愿队员每人在飞行服背上均缝上一块绸布,上面写上“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的中文字样。这样可以避免语言不通的误会,队员们给它取了个血腥的名字“血幅”。
1943年3月,在执行完对日军战机拦截作战任务后,中美战斗机飞行员交流经验。交谈间增进友谊,提升空中“格斗”技术。
1943年6月29日,穿着短裤、戴着帽子的陈纳德中将在与第14航空队进行棒球比赛。1936年6月3日,宋美龄任命陈纳德为中国空军顾问。1941年8月1日,中国空军美国航空志愿队成立,陈纳德担任上校队长。1942年7月4日,美国航空志愿队转变为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陈纳德担任准将司令。
1942年,昆明机场,空袭警报拉响,日军飞机袭击,美国志愿队的美国飞行员跑向自己的战机。飞虎队使用了“战斧”IIA战斗机,机翼上喷涂了中国空军标志,没有与美国军方有关的任何标志。直到1943年之后,美国用于援助中国的飞机才被涂上了美国空军和美国陆军航空分部的标志。
1944年9月15日,中国机场一架B-29轰炸机在维修后起飞,失去了两个引擎和一个起落架,弹药舱遭到多次打击。正是这些美国技术人员进行了成功维修。从左:中士。弗朗西斯·戴利(Francis L.Daly)中士。富兰克林·布莱恩(Franklin W. Brian)双胞胎中士。劳伦斯·C·沃恩和伦纳德·J·沃恩中士。乔治·克莱因和 尤金·费利(Eugene W. Fiely)中士。美国不仅提供了飞机援助,而且还把许多地面人员和技术人员带到了中国。
昆明第14航空队收养了一只可爱又淘气的小老虎“乔”,大家都很喜欢他。在这张照片中,他身穿一件小飞虎队制服,戴着帽子,系着领带,穿着工装裤,腰间放着一把玩具枪,模仿身旁的军士罗伯特·杜尔森的姿势。
1944年11月20日,三名中国男孩向刚到中国的两名女兵竖起大拇指。其中一位女士礼貌地回应了这个手势。女兵部队成立于1942年,主要从事行政、通讯和秘书工作,二战期间约有15万名美国妇女服役。1944年第一批抵中国的妇女在重庆总司令部服役,1945年1月在中缅印战区服役的女兵有280多名。
1945年6月6日,第五航空队第345大队的一架B-25轰炸机在厦门附近海域炸毁了一艘日本巡洋舰。第345大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南太平洋服役,并参加了瓜达尔卡纳尔战役。1944年11月其基地转移到菲律宾后,主要负责攻击日本在菲律宾吕宋岛和中国台湾岛的空军基地和通讯设施。
1945年4月6日,在厦门以南约30英里处,第五航空队第345大队的B-25轰炸机击中一枚日本护卫舰,爆炸。当时爆炸威力很强,日舰起火后沉没。
1944年,8名士兵在包括一名犹太人在内的第14航空队飞行员的葬礼上鸣枪致意,当地中国军民参加了葬礼。坟墓进行了简易修建,以便战后遗体可以被运回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