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对叙利亚不宣而战,以色列为何同阿拉伯国家如此敌对呢?如果寻找根源那可能还要提到英国,1947年英国提交联合国通过了一项决议,将当时由国际联盟委托英国暂时统治巴勒斯坦进行分治,提出建立两个临时国家,一个犹太人政权,一个阿拉伯人政权,同时建立耶路撒冷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管理。
阿拉伯国家联军进攻以色列。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举行最后的投票,根据此前的提议,联合国成员国当中,包括美国,苏联,法国,荷兰,加拿大等在内均投了赞成票,而土耳其,阿富汗,印度,伊朗,伊拉克,黎巴嫩以及沙特,叙利亚等国家均投了反对票。而当时代表中国的民国政府投了弃权票。最终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通过了本次协议。根据提议计划,巴勒斯坦分置方案以及经济共同体的实现被提上日程。决议通过后,巴勒斯坦当地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随即发生了暴力冲突,随着双方暴力冲突的不断升级,英国人也变得越来越头疼。
1948年5月英国的托管期结束,在巴的高级官员和英军撤出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此时,巴勒斯坦出现了权力真空期。就在英军撤出后,犹太国民议会聚集在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召开集会。通过了以色列《独立宣言》,建立独立的以色列国。就在以色列宣布独立后,阿拉伯国家的联军向以色列发起了军事进攻。
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激进分子坚守阵地。
阿拉伯联军的总人数达到了4.3万人。其中伊拉克出动的人数最多为1万人,叙利亚出动5000人,伊拉克、黎巴嫩等国出动的人数不等。阿拉伯国家联军在北路通过加沙向特拉维夫挺进,作为先锋的埃及军队在特拉维夫遭到了以色列军队的疯狂阻击。趁着夜色,以色列军队对埃及军队进行了突袭。埃及军队始料未及,一时间乱了阵脚。
以色列随即召开记者招待会,声称埃及军队的补给线已被以色列军队切断。埃及军队总司令听闻后,立刻命令停止攻击特拉维夫,以色列得以喘息。而在太巴列湖南端,叙利亚的机械化旅向库伊特奈进攻。他们沿约旦河两岸相继占领三个犹太居民点,此后遭到了以色列军队的顽强阻击。双方一度陷入了相持之中。而伊拉克、黎巴嫩等军队分别向以色列军驻地发起攻击。
巴勒斯坦难民乘船前往加沙,逃往黎巴嫩或埃及。
战争开始三天后,美方代表向联合国安理会提案希望由联合国进行调停,敦促双方在36小时之内停火,交战双方在联合国的调停下,最终达成协议暂时停火。以色列则紧急补充兵源和武器,在全国范围内征招17岁以上的男女青年,接受为期两个月的训练。动员12岁以下的男子构筑工事。同时以色列向英国和美国购进轰炸机,从法国购进坦克和大口径火炮。经过短暂的停火和休整,以色列军队再次向阿拉伯联军发起进攻。由此,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变成了“永久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