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检查正常,但就是觉得心脏不舒服是怎么回事?

2019-06-11   程云阁医生

心电图是一种简便、快速而且无痛的检查,受检者在安静的状态下进行,检查时间只需短短几分钟,过程中采取仰躺,并且裸上半身,在前胸、手、脚等部位接上金属电极,通过这些电极,就能测到每次心搏期间,心脏产生的电流强度和方向,用导线把这些电极与能记录电极电流轨迹的心电图记录仪相连接,进而记录通过每一个电极的电流轨迹。

有患者咨询:“心电图检查正常,但就是觉得心脏不舒服”这个问题,今天一起来探讨一下。

心电图检查正常≠心脏没有问题

例如,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静息时心电图50%以上是正常的,甚至少数心肌梗死的患者心电图也表现正常。生活中有部分人,多次心电图检查正常以为心脏“没多大问题”,结果却发生了心肌梗死等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这就提示我们要警惕潜伏在心电图“正常”背后的“陷阱”。

陷阱一:阵发性心脏病。

心电图检查只能反映即刻的心电活动,而许多病人发病是阵发性的,到达医院的时候症状已经缓解了。特别是一些被称为“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心电图检查往往“正常”,但实际上他们又是很容易发生心肌梗死的高危病人,所以单次的心电图检查就不全面了。还有些阵发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的病人到医院的时候发作停止了,往往单次心电图也无法检查到。

陷阱二:结构异常性心脏病。

再有一些心脏瓣膜病变、心脏扩大等心脏形态和结构发生病变的患者常常感觉胸闷、气急,严重者稍稍活动就会气喘。但心电图检查也往往正常。

心电图究竟在检查什么?

心电图主要是看心脏传导的电讯号,从检查结果可观察到心跳变化和推测心脏构造和功能发生的改变。

1 、心跳问题:包括心律(心跳是否规则)和心率(心跳快慢)问题,从心电图中可看出心跳是否规则,以及跳动是否有特殊型态,这些变化反应的是传导时出现的障碍,或是没有循正常路径进行传导等问题。

2 、反应出结构以及功能方面的问题:例如常见的心脏缺氧,即是心脏组织发生变化后造成放电方式不同,会从心电图中发现到波形的异常。另外,有些其他器官系统的问题,例如肺部和代谢疾病等等,也有可能会反应在心电图的变化中。

当心电图上出现异常,显示心脏机能有障碍时,可用来及早发现包括心房或心室肥大症、冠动脉不全、电解质代谢失衡等心脏方面的疾病,不过,对于有些发生在身体负担或刺激增加时才出现的心脏病症状,就很难从安静时测得的心电图判读出来。

心电图检查大部分反映病症的表现结果,对于像是冠状动脉疾病、心衰竭、心律不齐等病因的诊断,往往无法单独借此检查当下立判。因此,心电图虽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判断功能,也是筛检心脏毛病很好的工具,但不能以此做为诊断时百分之百的依据。

比较好的方式应该是依据病人本身的健康状况,再配合心电图、抽血检查等做出综合且客观的判断,比较能找出症结,而不是只仰赖心电图。

所以说心电图检查正常不代表心脏没问题。如你还怀疑心脏有问题,建议进一步检查。如果出现胸痛、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哪怕常规心电图检查正常,也应尽早到心内科做详细检查(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找出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