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高血压病人血压一直控制不好,为什么呢?遇到这种情况,首先问问自己以下问题:
吃盐太多(包括咸菜、酱菜、酱油、味精、咸鸭蛋等腌制食品)会明显升高血压。吃饭菜太咸的人,把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内可以使血压下降2-8mmHg。所以患高血压的人一定要少吃盐,否则药物降压效果会打折扣。
肥胖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因素。明显肥胖的人,减轻体重可以使血压降低5-20mmHg。要想好好控制后血压,不减重是不行的!一些体型肥胖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体重明显减轻后,血压完全可以恢复正常,甚至可以很多年不用吃降压药;也有一些严重高血压病人,原来需要两三种药才能控制血压,减轻体重后只用一种药就可以把血压控制得很好。
规律性运动不仅有助于减轻体重,还可以降低血压。养成每天户外运动的习惯,可以使血压降低4~9mmHg。
饮食摄入量太多、特别是吃肥肉、动物内脏、细粮、油太多,会导致热量过剩并升高血压。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可使血压降低8-14mmHg。
经常大量喝酒可以升高血压,戒酒后血压可以下降2-4mmHg。一边吃降压药、一边大碗喝酒显然是不妥的。
作息时间不规律、睡眠不足、精神紧张会使血压升高,不纠正这些因素,会使血压难以控制。
降压药物的选择有很多学问,不能见别人吃什么药自己就吃什么药,更不能听信虚假广告吃那些不靠谱的保健品或药品。只有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才能满意控制血压。
医生为你开药后要每天服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按要求规律性服药,血压很难满意控制。
如果上述8项没有做到,请立即纠正。若上述各项均做到了,血压仍然控制不好,请找医生去调整方案。
本来控制的好好的血压,一到冬天,老是降不下来,让高血压患者增添了不少担忧焦虑。
这是因为血管也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即寒冷时血管收缩,便会引起血压升高;天热时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虽然血管背后还隐藏着神经对其的影响,但整体来看:“人体的血压值是随气温、昼夜及情绪等因素波动的”,通常冬季血压较高,波动较大。
研究表明,冬天人体的平均收缩压比夏季高12毫米汞柱,平均舒张压比夏季高6毫米汞柱。老人血管壁的弹性变差,无法耐受过大过快的血压波动,在所处环境的温差很大时,对心脏的伤害更加明显,特别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尤其是清晨的时间段。
1、做好血压监测
冬天气温寒冷,血管可能随时受到冷空气刺激而不正常收缩和扩张,因此高血压患者更应该做好日常的血压测量及监控记录。
2、睡前温水烫脚、晚起
冬天晚起,不仅能预防感冒,很多疾病都是在寒冷的清晨高发的,特别是心梗和脑中风这些要命的病。睡前烫脚,按时就寝,养成上床前用温水烫脚的习惯。
3、做好保暖工作
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做好室内室外的保暖工作,特别是头部和脚部的保暖。避免迎风走路,晨练前一定要先服降压药并做好保暖,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则不宜在寒冷天气外出晨练。
4、坚持遵医嘱服药
最后提醒:高血压患者立冬以后,如果发现血压不稳定,应及时就医,请医生指导是否需要调整用药,并改善生活习惯,根据患者的诱发因素随机应变。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您有心脏疾病相关疑问,可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程云阁医生】留言或发送检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