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胡敏华随我省第七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乘机返赣,她先前所支援的武汉市江汉经济开发区方舱医院实现了住院患者“零死亡”、出院患者“零返院”、医务人员“零感染”,而这份不菲的战绩是她和战友们在前线战“疫”32个日夜所换来的。
此前,晨报曾多次采访这位“与传染病为敌,与病患为友”的战“疫”护士长胡敏华,从早先的我省于世界艾滋病日举办防治活动的报道,到晨报记者深入南昌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隔离病房的报道,再到江西第七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报道,这些报道中都有这位一线战士的身影。自今年1月下旬开始,胡敏华就一直坚守在南昌市第九医院(南昌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隔离病区,2月15日,她又加入江西第七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驰援武汉。
尽管面对着不同的疾病,但胡敏华对待每位患者都是无微不至的。在方舱医院,每逢有出院患者时,胡敏华都要精心准备自己亲手书写的小卡片,上面有着祝福、提示,上面包罗着她能为病患所想到的一切……偶尔,胡敏华也会收到来自患者们的祝福:小贺卡、画像……如今,胡敏华已回到南昌开始休养,可她自己的心依旧牵挂着武汉战“疫”,她的战“疫”脚步依旧在向前走:在微信群里,胡敏华鼓励着武汉方舱医院治愈患者参与无偿捐献恢复期血液。胡敏华也时常会想起在武汉驰援的32个日日夜夜,她表示:“武汉的驰援工作,是我们医疗队友人生中不可复制的难忘经历!”
记者整理其近日的笔记,分享给读者。
以下是来自胡敏华3月18日至22日的部分笔记
3月18日
到了回家的日子
3月18日,驰援武汉第32天。这天是我们江西第七批援助湖北医疗队105名队友回家的日子。从昨晚到今天天亮,队友们的房间灯火通明,大家难掩激动、不舍的心情,收拾着行囊准备回家。
6点半不到,就有队友陆续将行李箱推至楼栋下,开始了临行前的拍照留影:同事合影、战友合影、组员合影,比手势的、拉队旗,各种形式、各种动作,应有尽有,我也被队友拉着拍照。
从早上起来,队友们听到最多的话语就是“您们辛苦了!”“感谢您们!”,淳朴热情的湖北人民时时让我们泪目感动和温暖。
下午1:30,我们乘坐大巴从驻地长江青年城出发去机场,在驻地门口,马路两边的夹道上,站着欢送我们回家的工作人员、武汉市民,还有任务没结束仍要坚守武汉阵地的医疗队员们……
傍晚6:10,我们江西省第七批(南昌市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105名队友乘专机飞抵昌北国际机场,我们终于平安到家了!为迎接我们队友们回家,航班落地后,机场举行了“过水门”仪式,为医疗队“接风洗尘”,用民航界最
礼仪迎接我们回家!
省委书记刘奇温暖的话语鼓舞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位医护人员。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我们要把这次抗疫斗争中迸发的强大力量转化为工作动力,立足岗位,承担起保卫中国及其他地区乃至世界人民生命安全的责任!
3月21日
他们牵挂着我
3月21日,已是我们回南昌后的第3天了。回来后的日子十分轻松,反而有些不适应了……翻阅整理了以下之前32篇驰援武汉的微博日记,让我仿佛又回到了1个月前在武汉的生活和工作,开始怀念起和队员们在一起并肩战斗的日子。
今年开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从在医院成立隔离病房开始到驰援武汉,将近50多天的时间里,我只有少量的时间和精力能顾及“艾友”(艾滋病病友)了,“艾友”们因为爱护我,也尽量不发私信打扰我,感谢大家对我的包容和谅解。
许久未联系的“艾友”突然在微信上发给我三张漂亮的“我的画像”,当然我这里说的漂亮是指艾友的画,并没有指我自己漂亮的意思(偷笑)。这让我很惊喜、感动,终于我也有了穿着防护服的画像了,感恩他们挂念、担心我!
武汉方舱内的患者大多数已结束隔离休养回家了,微博私信里、讨论群组里不断传来好消息,好几位方舱患者痊愈后自愿去武汉血液中心无偿捐献了恢复期血浆,为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贡献自己的力量。“捐献血浆传递爱,生命因你而精彩。”感谢方舱的患者们无私奉献爱心,成为爱和希望的传播者!让爱在方舱外涌动!我亲爱的战友们,往事繁花似锦,回忆温暖如初……
3月22日
驰援工作是难忘的经历
3月22日,这几天脑子里一直回放着各地医疗队从武汉撤离返程时,马路两边夹道上武汉市民欢送他们的场景,耳畔回响着武汉市民的欢呼声:“感谢你们为武汉所做的一切,武汉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大家!明年的这个时候欢迎你们再来武汉!”这样的场景,这样的画面在我脑海中久久不能消失,让我温暖、感动……
武汉的驰援工作,是我们医疗队友人生中不可复制的难忘经历!将永生铭刻于我们每一位队友心中。感谢武汉最可爱的人!他们是随叫随到的司机师傅、热情洋溢的志愿者、年轻有为的驻地管家,是天天奔忙的快递小哥,是为我们修剪头发的“Tony老师”,是乐观勇敢的病友管家……是千千万万我们背后的兄弟姐妹,他们用奉献诠释着责任,他们的辛勤付出让我们时时刻刻感受到如家的温馨!
来源:晨报记者 熊子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