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20年代,人们在研究流体时发现,当运动的飞行器距离地面很近时,上下压力差会突然增大,升力陡然增加,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地面效应”。各国开始把这种效应应用在地面飞行器上,其中以苏联的成就最大。70年代,随着气动技术和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发展,苏联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款可用于实战的地效飞行器。
从60年代起,苏联陆续建成“母鹞”式地效飞机、“幼鹰”级小型地效翼艇等多种地效飞行器,其中以1982年建成的“里海怪物”最为成功。该飞行器由苏联别里也夫飞机设计局和阿列克谢耶夫中央设计局联手研制而成,这两家设计局分别以研发水上飞机和舰艇而著称,由此可见“里海怪物”的不同寻常之处。
“里海怪物”其实是一款巨大的水上飞机,只是飞得太低而已。长106米、翼展40米,配备8台图-22轰炸机使用的VD-7涡喷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惊人的495吨,几乎是超大型军用运输机安-225的两倍。它能搭载8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以每小时540公里的速度快速前进,是尼米兹级航母的10倍,其超大运载量能大大减轻后勤压力,帮助部队快速集结,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有很大的优势。
超低空飞行也是“里海怪物”的一大优势。它能在水面10米以内做超低空飞行,正好处于雷达的搜索盲区内,不会在水面上留下任何痕迹,避开敌方声呐的搜索,还能避开水雷的干扰,具有极好的隐蔽性和快速突击性。专为登陆研发的地效登陆艇既有船舶的大运载量,还能离地飞行,轻松突破沙滩、滩涂、雪地、沼泽等复杂地形,快速完成两栖登陆。假如诺曼底登陆时有这样的神器,盟军一个突袭就能拿下德军的滩头防御阵地。
“里海怪物”最终没有投入实战的原因是,现有技术无法支持它平稳飞行,方向控制较差,实际飞行时远远达不到540公里的时速,机体结构庞大但强度却低,很有可能会在风浪中解体。2015年,俄罗斯工程师对“里海怪物”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了双舰岛设计,可视为“里海怪物”的升级版,在不久的将来投入实战。在未来,地效飞行器将朝着大型、隐身、高速方向发展,成为两栖战争中必可不少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