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怒斥酒驾爸爸:羞不羞耻,我还能当你儿子吗?爸爸回答获赞

2019-08-29     心妈来了

前几天,有一则视频火了。山西太原一男子酒驾被交警查处,这位爸爸在进行酒精测试的时候,坐在一旁的孩子崩溃了,一边大哭一边开启“说教模式”。

“爸爸,你说你羞不羞耻?都被拍上了!”

“你觉得丢脸不你?”

“我告诉你不要开车,你非要开!”

“这下好了吧,这下好了吧,我还能当你儿子吗?”

爸爸一听,赶紧道歉说“是了,爸爸也知道丢脸了,儿子。”

看了视频后,网友除了给孩子点赞之外,对爸爸的回答也给予了一些好评。有网友说:虽然这个爸爸违法了,但感觉对孩子的家教还是不错的。在视频中,爸爸并没有生气,而是虚心地接受孩子对自己的教育,网友表示:看来这个爸爸平时在家里与孩子的相处比较和谐、平等。

都说,家庭教育很重要,但是,什么样的家长才是好家长呢?

之前有学校做了一项家庭教育提升工程,列了一个“好家长10项行为清单”

每天和孩子聊天

每周和孩子深谈一次

每周与孩子一起参与一次活动

每周陪孩子散步一次

每周与孩子一起锻炼一次

每周做一次计划

每周与孩子共读一本书

每月到家校与老师沟通一次

每月总结一次

每学期带孩子去旅行一次

如果家长能做到这10项,基本上了解了孩子每天在学校的生活,了解孩子的心事,懂得如何陪伴、关心孩子。

家庭教育如何做呢?有这几点启示。

一、父母要学会如何成为好的父母,懂孩子,懂教育

没有人天生就会教育孩子,都是在不断学习、摸索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自己的成长过程。因此,我们要抱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多学习,多与懂育儿之道的人交流,学会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如何陪伴、关心孩子。

二、身教重于言传,父母要做好自己的事,更要教会孩子做事

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生下来只是一张白纸,他们从小就是在模仿父母的行为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你怎样对待你的生活、工作、家庭,孩子就容易见样学样,日后他们就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

因此,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传递好的价值观。比如,对长辈的孝敬,对邻里亲友的慷慨,对身边人的尊重和关爱,对阅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公共秩序的主动维护,对工作事业的全力以赴,对幸福未来的孜孜以求和信心满满等。不要传递张家长李家短、小肚鸡肠等不好的信息,毕竟,斤斤计较的家长培养不出大气的孩子。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教会孩子做事。有一些家庭非常娇惯孩子,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家长包办、代劳本应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其实,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利。家长替代了孩子应该有的劳动,孩子失去了手脑协调发展的机会,容易培养出娇生惯养、生活能力差、独立性差的孩子,甚至发展成为“巨婴”。

三、父母要学会共处,常陪伴孩子,常与孩子交流

实际上,如果父母能够与孩子好好说话,孩子是愿意跟父母敞开心扉的。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往往是父母总是以家长的权威压制孩子,让孩子臣服于自己,什么都听从于自己。孩子渐渐长大,有自己的思想,不是任由父母摆布的玩偶。他们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需要得到父母的尊重、肯定和信任。

因此,我们不妨收起家长的权威,不要高高在上,像朋友一样,经常与孩子深入地聊聊天,听听孩子的心声,多陪伴孩子,关注孩子内心的需求。孩子愿意说,父母愿意听,这样良好的沟通,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尤为重要,少了一些叛逆,多了一些理解。

四、家长要有平和的心态,不去比较孩子

我们经常听到“别人家孩子”的故事,也许你也曾拿“别人家孩子”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虽然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想要激励自己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和努力,但是可能会事与愿违。这种不恰当的比较,一方面,会让孩子觉得更多的负担和压力,有的孩子甚至把“别人家孩子”视为心里的一根刺。另一方面,会让父母变得更加焦虑,然后又把这种焦虑,不断地传递给孩子。

所以说,好的父母,要懂得承认孩子的差异性,认可自己的孩子是独特的,这样的话,就会对孩子多一些正视与尊重。只拿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为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而欢呼,孩子在你的赞扬和鼓励中会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五、以“趣味主义”,对孩子因材施教

在这个快节奏时代,孩子承受着来自学校、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得学生长期处于一个高压的环境中,学习变成了一件令人厌烦的事情,因而一些孩子出现了厌学、逃学。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曾说“学习最好是 因自己性之所近”,而每个孩子的兴趣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因材施教,让孩子们发挥其所长。

因此,家长们不妨从孩子的兴趣点着手,尝试运用学习与兴趣结合的方式,首先了解孩子,实行因材施教,再创造利于学习的环境,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形成兴趣导向式的学习动机,往往会事半功倍。

六、注重“猛火炖”与“慢火熬”的育儿之道

历来极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才有了“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的感叹。

但是,现在许多家庭中走了一个误区:担心孩子 “输在起跑线上”,急于求成,就强加给孩子过重的学习任务,但是,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有的家长,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两三岁的孩子,就开始上各种培训班、兴趣班。

梁启超说,为学之道,要极为注意“猛火”与“慢火”的时机。教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幼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若是上来就加以高温猛火,必是对儿童天性的毁灭,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七、营造和谐民主的家教氛围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更多的关爱与鼓励,而不是一味地站在高一等的立场上批评指责。我们可以尝试着低下身子和孩子进行沟通,建立起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你会发现孩子能做得更好。

因此,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父母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主动倾听他的意见、平等协商,这样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家庭氛围。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l3WwBJleJMoPMeQ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