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表妹带孩子来家里玩。她见我家有一个画板,就教孩子认数字123,没几分钟,孩子就坐不住,跑开了。表妹就跟我抱怨:这孩子,真是坐不住,专注力太差了。
然而,这不是个例。
最近,经常听到有妈妈说,孩子不管是在家玩玩具还是在儿童乐园,都是三心二意,每样都只玩几分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太短。
其实,是我们错怪孩子了!
小孩子天生就是动个不停,对于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我们不可能期望她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会很长。因此,在谈到宝宝专注力时,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对此,美国一些机构做过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孩子的专注力时间=生理年龄~生理年龄+1
比如,你家孩子2岁,那么,她可以全心全意地专注一件事情的时间大概是2~3分钟。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人会说,既然每个孩子专注力的起点差不多,那为什么到上幼儿园以后,同一个班上的孩子,有的孩子可以乖乖听老师讲,有的孩子五心不定地乱跑,差异怎么会那么大呢?
其实,每个孩子生下来,都自带很多可贵品质,但它们非常脆弱,很多时候还没有机会萌芽,就被大人的“好心”或者“无意”而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就是这样。
因此,我们经常走入误区,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还浑然不知。
我们犯了哪些误区?
误区一:孩子正在专注做事,随意用语言或者行为打断他们
比如,当孩子正在自己认真翻绘本时,突然大人拿个水杯跑过去“宝宝喝水”或者喂孩子吃几片水果。比如,孩子对某个玩具产生了很强的好奇心,正翻来覆去地研究时,突然大人去打断他。
误区二:给宝宝的任务太难,孩子一时完成不了,家长急于代劳
比如,一岁左右的孩子,正是学习自己吃饭的阶段,可是,舀半天都舀不起来,或者索性用手抓着吃。这时,我们家长就看不下去了,干脆喂孩子吃。这样做,不仅不能锻炼孩子自己吃饭的能力,还严重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误区三:家里玩具太多,没有营造能够让孩子专注的环境
现在的孩子生在幸福的年代,物质生活好了,市面上小孩子的玩具也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我们家长们都想给孩子更多的爱,自然给孩子买玩具也不会吝啬。
所以,在好多家庭里,孩子的玩具、绘本之类的,摆放得到处都是。有的家长则是怕孩子玩不够,每次拿一大堆玩具给孩子玩。
但是,玩具太多,并不好。它会很容易地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误区四:认为孩子坐不住,是因为好动,其实是坐姿问题
我们通常认为,孩子坐不住,是因为太好动,静不下来。然而,美国的一些育儿专家研究发现了一个规律:大部分坐不住,或者即使坐定了注意力也不能集中的孩子,坐姿都有问题,要么坐得歪歪扭扭,要么弯腰驼背的。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诧异,坐姿跟专注力有什么关系?
因为坐姿不端正,肺部就不能完全打开,呼吸就会变浅,从而身体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给。氧气少了,血液循环就会不良,大脑的氧气就会加速消耗完,结果就是,造成注意力无法集中。
坐姿影响专注力
误区五:让2岁内的孩子看电视,可以认真地看很久,以为就是专注
最近几年,很多研究指出,看电视或者手机,其实对儿童专注力培养有很大的坏处,尤其是2岁以内的孩子。很多孩子看《小猪佩奇》《熊出没》等动画片,可以一动不动地坐很长时间,但是,这真的是专注吗?
其实,这个时候,孩子并没有主动地调动他们控制专注力的肌肉群,而是被动地处于过度刺激的状态。简单地说,就是“目光呆滞、大脑放空”的状态。
因此,在看电视时,孩子并没有主动去专注和研究。所以,这对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并没有什么帮助。最好不要让2岁以内的孩子看电视。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保护、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呢?
1、给孩子一个安全的、舒适的环境,最好有一个专门的玩耍区域、阅读区域
如果家里有可能潜在的危险因素,家长们都一直提醒吊胆,总是在提醒孩子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自然孩子的专注力就一再被打断。
因此,我们要尽量给孩子建立一个安全舒适的玩耍环境,做好安全防护,让孩子可以专注地、不被打扰地玩耍。
比如,可以在家里的某个角落,给孩子开辟一个专门的玩耍区和阅读区。平时摆放的玩具或书籍,不需要太多。
就拿阅读区来说,对于1岁左右的孩子,摆放5-6个绘本即可,大点的宝宝,可以摆放10本左右,不需要的可以收起来。
另外,不要同时拿几个玩具或书在手上,要一样一样地玩,一次只做一件事。
2、尽量给孩子简单的、开放式的玩具
什么是开放式的玩具呢?就是可以让孩子自由发挥、变化出各种各样玩法的玩具。比如,积木,就是很好的开放式玩具,孩子可以自由探索出很多种玩法,在每次探索新玩法的过程中,也是在锻炼专注力。
不要担心简单的玩具,孩子会觉得无聊。可能很多爸妈都有这样的感受,一个简单的撕纸动作,孩子都可以玩上老半天。
虽然说我们的玩具简单,但是可以加入不同的兴趣点,保持新鲜感。比如,一个简单的舀豆子、装豆子游戏,孩子玩的次数多了,可能就不感兴趣了,那么,可以换个不同的容器试试,换个豆子或者其他什么试试,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不同的感觉。
此外,声光刺激强烈的玩具,尽量少给孩子玩。
3、当好观察者角色,懂得适时退出
近些年,很多人都在提倡要亲子陪伴。陪伴孩子,自然是好的。但是,孩子并不需要我们时时刻刻陪着。我们也应该给孩子一些自己独立玩耍的时间,培养专注力的机会。
比如,孩子正在认真地搭建积木时,我们不必去打扰他,让孩子自己先玩一会,我们就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也不用插嘴,不用时不时去提醒孩子要怎样玩。
4、给孩子自己选择玩什么的权利
大家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起来更认真、更专注?孩子也是一样。因此,我们每天给孩子玩具时,给他们选择的机会,而不是我们要求他们玩什么,他们就玩什么。
这样的选择,会让孩子有自己“做主”的感觉,可以让孩子更加专注地玩这个玩具。
如果孩子在小时候有机会自己做选择,并且在自己选择的玩具上,能够专注地玩上一段时间。那么,长大后,这种孩子在读书时,也会有更好的专注力。
5、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坐姿,遵循三个90度原则
前面我们说了坐姿对专注力的影响,可以说,坐姿就是专注力的前提保证。你知道吗?正确的坐姿,要遵循三个90度原则。
腰杆挺直,臀部和腰部呈90度
脚平放在地上,脚踝与地面呈90度
膝盖弯曲90度
正确坐姿要遵循三个90度原则
6、正确运动,锻炼孩子的肌耐力,打造坐得住的身体
针对那些好动的孩子,最关键的做法不是不允许他们动,而是要动得“正确”。越是坐不下的孩子,越是猫腰驼背的,基本都缺乏肌耐力,特别是核心肌肉耐力不足,无法长时间支撑自己保持腰背挺直。
所以,一些孩子坐一会觉得累,自然就会扭来扭去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调整、保持坐姿上去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些坐不住的孩子专注力都不太好。
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每天保证充足的户外运动,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锻炼大块肌肉群。玩攀爬架、高低杠,都是不错的选择。
愿我们都能更懂孩子,保护好孩子脆弱的专注力。也许,只是日常生活里的一点点改变,却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hi 我是心妈,欢迎关注我,我们一起结伴育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