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竟发现园内有许多英国武器,还跟乾隆有关系

2019-06-22   关河南望

在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火烧圆明园。他们在掠夺圆明园内的珍稀宝物时,竟然发现许多没有用过的英国大炮、弹药等各式武器。这些西式武器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这要从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为乾隆祝寿说起。

在清朝初年,大清帝国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把周边小国都视为朝贡国来看待,特别是从明朝开始建立的华夷文化,都是以中国为中心。周边小国仰慕中国的儒家文化,其政治制度也是模仿中国建立的。他们定期派贡使来朝贡,对中国俯首称臣,获得皇帝的认可和赏赐。不仅在亚洲,就连欧洲各国也对中国文化十分崇拜,马可波罗笔下,中国是个富裕繁荣的国家,欧洲传教士们寄回的书信中也描述中国是个谦谦君子的国度。欧洲启蒙哲学家们,在对欧洲社会做批判的时候,经常会拿中国作为样板来比较,认为中国是个理性文明的国度。

在清朝,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在康乾盛世的表面下,中国当时已经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了。经济上清朝当时只有农业和手工业,而欧洲当时已经进入工业革命高速发展期。政治上清朝依旧是君主专制,官员腐败严重,而英国已经率先建立了较为先进的君主立宪制。文化上,清朝大兴文字狱,扼杀新思想,而英国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用国家力量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外交上,清朝闭关锁国,只留广州一个港口做外贸通商,而英国当时已是欧洲经济军事的霸主,在全球范围与许多国家做贸易,还建了很多殖民地。

工业革命之后,英国迫切需要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当时英国并不清楚清朝的虚实,还以为清朝是一个很发达文明的国家,因此,以为乾隆祝寿的名义出访中国,希望与中国建立更多贸易往来。乾隆得知此事,龙颜大悦,以为是来朝贡的小国,这说明在他治理下的大清,已经强大到远在天边的蛮夷都羡慕不已。但其实英国只是为了自身利益而来。

此次访华,英国进行了精心准备,带来大量工业革命之后的新产品,目的就是为了推销自己,以求增加贸易往来,能让中国购买英国制造的先进商品。马戛尔尼一行来了四艘船,其中最大的一艘军舰,装有六十四门火炮,还带来了一直小的步兵队,准备在皇帝和大臣面前展示他们最新发明的火炮的威力和使用方法。为乾隆准备的礼物也是经过精心挑选,力求展示英国最新的科技发明。带来的有火炮、步枪之类的先进武器,还有地球仪、一些光学器械,甚至还有织布机、蒸汽机这样的工业设备。在来华上百名的使团中,还有数量众多的学者、医生、工人技师等。

马戛尼尔以为,他带来的先进物品一定会让中国人打开眼界,好奇不已,从而产生与英国通商的愿望。但没想到的是,清朝大臣对这些仪器一点也不感兴趣,也不想看什么炮兵操练。甚至把这些东西当做奇巧淫技。马戛尔尼访华失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为中国近代屈辱史埋下了伏笔。使团来中国观察到朝廷官员的愚昧和贪腐,大部分国民目不识丁,而且都很贫困,清朝军队士兵衣衫不整,用的还是刀枪剑戟的冷兵器。科技上更是落后西方一个多世纪。

中国从曾经一枝独秀先进的文明,到后来被欧洲赶超,跟中国封建统治者有很大关系,他们拒绝了先进的思想和技术,闭关锁国,禁锢百姓思想,只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马戛尔尼把清朝的情况传到欧洲以后,中国在欧洲的形象一落千丈,从最开始的学习对象变成了鄙夷的对象。既然无法通过和平方式打开贸易的大门,那用武力解决的想法就开始形成了,并在半个世纪后的鸦片战争中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