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病毒性肝炎是一项世界性公共卫生挑战,第六十九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了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总体目标。我国约有1000万例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患者,是全球丙肝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要实现WHO 2030年消除丙肝的愿景任务艰巨。但是,欣然看到战斗在在我国丙肝防治第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为了“消除丙肝”这一终极目标,开展了丙肝义诊下基层等一系列特色公益举措,取得了良好成效。
为此,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特别策划“消除丙肝•最美医声”专题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优秀科室及公益项目活动,以推广“消除丙肝”理念及优秀实践经验,供广大读者借鉴。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在不断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下,目前已经形成肝病诊疗系列化的流程和规范,在河北省肝病诊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室概况
该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河北省胃肠病临床重点专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肝病重点专科及肝病协作组单位,在肝病诊疗方面,科室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诊疗流程与规范,尤其擅长难治及危重肝病患者的救治,在河北省肝病学科发展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该科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的专业队伍,在学科带头人南月敏教授的带领下,围绕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疑难重症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及肝脏肿瘤等疾病开展了深入的临床诊疗与研究工作,获批建立了河北省级重点实验室——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研究重点实验室与河北省中医药慢性丙型肝炎气虚血瘀证重点实验室;科室作为协作单位,与北京友谊医院共同申报了国家消化病学临床重点诊断中心。同时科室还承担着临床本科生/本硕生,消化内科、中西医结合、感染病学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自2006年以来,科室培养的大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已成为相关学科中的骨干力量,在全国医疗工作中承担了重要工作。
科室诊疗特色
丙肝研究特色
鉴于河北省是丙肝大省,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将丙肝的诊疗研究作为重点方向。由学科带头人南月敏教授牵头,科室联合省内十所传染病医院和疾病控制中心,完成了河北省“十一五”重点疾病防治技术研究项目——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研究(河北省丙肝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研究、慢性丙肝优化治疗体系的临床研究及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实验研究及新疗法开发),开展了河北省丙肝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了丙肝系统化临床诊疗规范,为河北省丙肝规范化诊疗奠定了基础。
基层丙肝公益行
为提升丙肝基层诊疗水平,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定期举办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讲解丙肝诊疗新进展,普及丙肝治疗新药物,推广丙肝治疗新方法及临床诊疗优化策略;并组织前往县级医院开展培训,在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沧州、保定等市培养了大批基层医师,建立了河北省“省、市、县”三级医师队伍,全面提高了河北省丙肝的诊疗水平。此外,通过联合政府与媒体进行科普宣传、大型义诊、建设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网站和河北肝病网等一系列公益活动,使普通民众对肝炎相关预防及诊疗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及认识,提高了广大丙肝患者的依从性与诊疗效果。特别是在丙肝高危地区,科室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公益宣讲、免费筛查、免费诊疗等活动,使丙肝得到了有效控制。
临床诊疗特色
在肝病诊疗方面,科室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在早期筛查、无创诊断、病理分子诊断等先进技术的辅助下,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科室经多年实践及研究,在经方(中医经典方)辨治肝纤维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自拟的“益气活血方”在其逆转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中发挥了良好疗效,同时可降低肝癌的发生率。该成果已获批国家级发明专利,并在省内外进行推广。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科室对急慢性肝病的诊疗形成了独到经验。科室结合病毒学、血清学、生化学、病理学、无创肝脏弹性成像技术等检测手段,提高了对隐匿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早期诊断能力,做到了严重肝病及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目前,该诊疗技术已服务于全省,乃至全国多个地区,诊断量大,对疑难病例诊断及优化治疗方案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最大化患者获益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发展
披肝沥胆、砥砺前行。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在南月敏教授的带领下将继续发挥科室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的优势,在肝病临床诊疗、教学及科研方面做出更多成绩。未来,科室也将继续深入开展病毒性肝炎相关研究,深化肝炎早期预警和抗肝纤维化研究,为促进肝病早发现、早治疗乃至逆转疾病进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整理 | 中国医学论坛报 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