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卒中绿色通道建设经验分享——访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徐冰副院长

2020-04-16   壹生

导语 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已呈持续向好态势,然而随着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我国疫情输入压力持续加大,疫情防控工作必须慎终如始、如履薄冰。在确保疫情防控首要任务的前提下,疫情期间的卒中绿色通道诊疗行为也需要做相应的变通和合理化的调整,力图在特殊环境下使得脑卒中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沈阳市卒中急救地图的发起者,连续两年蝉联 “五星级高级卒中中心”,即便在疫情特殊时期,也能确保24小时为脑卒中患者提供溶栓、取栓服务。据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共计开展溶栓197例、取栓24例,相比去年同一时间不降反增。本报特别邀请沈阳市脑卒中诊疗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徐冰副院长,为我们分享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方案。

专家介绍

疫情期间的卒中绿色通道建设:科学防控和有序就诊两手抓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卒中救治两大挑战:时间和防护

一方面,“时间就是大脑”,从患者入院至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DNT)越短越好,然而很多医院的急诊和发热门诊设置在一起,急诊入院患者面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新冠肺炎排查工作也会对急救时间造成延误。另一方面,疫情期间对穿刺、取栓这类有创操作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负压手术室或单独的导管室,医护人员防护和院内感染防控面临重重挑战。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经验分享

徐冰副院长介绍道,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疫情期间的卒中救治工作并未受到太大影响,DNT时间基本没有延误,究其原因可以总结为下述三点。

其一,急诊通道和发热门诊分开设置的先天优势,有效排除交叉感染隐患,卒中救治照旧在急诊有序开展。

其二,根据国家及省内新冠肺炎防控相关规定,基于既往精细化管理的成效和经验,在疫情期间迅速建立了适合脑科医院的门急诊就诊卒中患者绿色通道流程图(图1)。接受溶栓、取栓患者,首先询问流行病学接触史,并常规开展胸部CT平扫和血常规,初步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启动院内正常卒中救治流程。

图1:新冠肺炎期间门急诊就诊卒中患者绿色通道流程图

其三,对卒中收治标准流程进行合理规划,根据不同步骤采取分级防护,确保就诊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对胸部CT和血常规结果正常但有流行病学史、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的患者,指定专用导管室进行手术,术后转入指定的隔离监护室,进行单间隔离。

通过严格采取上述应对措施,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疫情期间的卒中救治工作有序开展,不仅达成“零感染”的目标,也并未造成DNT时间过多延误。据悉,医院在2020年第一季度共计开展开展溶栓197例、取栓24例,平均每个月溶栓65~66例,相比去年同一时间不降反增。

关键时刻见真章:卒中急救地图发挥不可或缺的导航作用

卒中急救地图面向公众的科普宣传亟待加强

中国卒中急救地图自2017年发布以来,经过不断升级、优化,快速救治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疫情期间更是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导航作用。徐冰副院长介绍,沈阳市卒中急救地图由若干家脑卒中定点救治医院、质控中心和120急救网络串联而成,使卒中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由专业的120急救人员精确识别,快速送到有溶栓能力的定点医院进行规范化救治,从而有效避免院内延迟、二次转运再延误、救治断点等情况。沈阳也成为全国第七家、东北三省首家绘制卒中急救地图的城市(图2)。

图2:沈阳市卒中急救地图

徐冰副院长反复强调卒中急救地图面向公众宣教的重要性,患者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关注“卒中急救地图”APP,页面上有“送医院”“拨打120”选项,实现120与定点医院信息共享,缩短院前急救时间,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典型病例分享

徐冰副院长分享了一例疫情期间成功救治的典型病例。患者51岁,入院时病情严重,肢体全瘫、言语不清,初步判断为大脑中动脉的大血管闭塞,溶栓治疗后稍微好转;患者家庭经济情况不佳,与其家属充分沟通长期利弊后行取栓治疗,术后第4天基本恢复正常,皆大欢喜。“不抛弃、不放弃,尽力挽救每一位卒中患者的生命健康,是作为医者的职责和成就感之所在,疫情特殊时期更是如此。”

“当然也有一些反面的案例,一位47岁女性患者之前不知道卒中急救地图,辗转几家医院后,最后才打听到我们医院。遗憾的是,入院时已经超出卒中救治时间窗,只能束手无策、最后落下重度残疾,”徐冰副院长说道,“这也提示公众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此外,也可能与特殊时期部分高级卒中中心医护人员前往武汉支援、常规救治能力受限有一定的关系。”

疫情下的坚守

24小时为脑卒中患者提供溶栓、取栓服务

默默奋战在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

卒中救治团队合影

徐冰副院长告诉记者,目前的临床一线压力非常大,沈城百姓的医疗服务,尤其是卒中急救,还要兼顾疫情防控、医院发展等等……他们在重压之下毫无怨言地工作,不是专家,不是英雄,没有闪闪发光的事迹,却在一线做着最繁重的工作,为默默无闻的他们点赞。希望全社会还有一线医护人员的家属们给予他们最强有力的支持、理解、帮助和关怀。

“小至一个科室、一家医院,大至一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需要大家团结协作,互相支撑,”徐冰副院长说,“只要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疫情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相信我们医院经过这次考验和全力付出,能更团结、能有更好的发展,为沈城百姓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编辑整理 |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