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痊愈后南昌市民王华捐款又献血,向记者讲述难忘的治疗经历

2020-03-04   江西晨报

2月23日,王华(左)捐献了300毫升血浆。 南昌西湖区委宣传部供图

3月3日,28天的治愈隔离期临近结束,南昌西湖区的新冠肺炎治愈患者王华(化名)决定再一次捐献自己的血浆。同时,治愈出院在家隔离的他,向晨报记者讲述了被感染后接受治疗的整个过程,说起照顾他的医护人员,他表示,医护人员对患者无微不至,既细心又耐心,从方方面面关心着患者。王华还告诉记者,“以后要传递更多正能量,多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讲述

“医护人员都很细心”

今年45岁的王华,是南昌市西湖区大桥社区的一名普通党员。今年1月下旬,他和妻子被确诊感染上了新冠肺炎。

“我现在(身体情况)很好啊。”3月3日10时许,在家里隔离、做完一套健身操的王华向记者讲述了他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后接受治疗的整个过程。“我是大年三十(1月24日)被送进医院的。”王华回忆道,他与妻子均是被亲戚感染的,属于新冠肺炎轻症患者,被及时核查出来后,他们积极接受治疗。

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象湖分院里,王华看到了全副武装的医生、护士以及齐全的医疗设备。“虽然是轻症,我没有很大的压力,但肯定是有些担心。”

“在隔离病房里,我每天会做深蹲、健身操等运动,还会看看书、看看新闻。”他回忆道,整个治疗过程中,被确诊的他都没有发生昏迷,不发烧也不感冒,只是有鼻塞的症状,病症也不严重。因此神志清醒的他观察着病房内发生的一切,“医护人员对患者都蛮照顾的,每天定时检查、治疗、送药、送餐,还要耐心给患者们进行心理疏导,都很细心。”

“经过此次疫情,我们对医护人员敬业工作的印象有了更直观的感受。”王华继续说道,医护人员相当好,医生非常有耐心,每天查房跟患者至少聊20分钟,护士也任劳任怨,即使有时碰到病患情绪不好时,他们也是耐心地劝导。

采访中,王华形容道,“(医护人员)像哄小孩一样有耐心地照顾患者。”比如,劝导患者吃饭补充体能时,医护人员会这样劝说:“你要吃饭啊,不能不吃饭,吃了身体才能好起来。”

经过医护人员15天的专业治疗和精心照顾,2月8日,他与妻子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象湖分院治愈出院,目前,这对夫妻正在家里度过28天的隔离期。

现状

“身体状况精神状态良好”

自2月8日出院回家的王华与妻子已经在家隔离了20多天了,即将临近28天的隔离期,他向记者介绍现状,“治愈出院后,我们的身体状况与精神状态均良好。”

据介绍,每天都会有医生电话联系王华与妻子,了解身体状况与体温,而且社区医院医生有时也会上门测量体温。居家隔离期间,王华与妻子会一起做健身操、看电视新闻,每天早睡早起,“菜和生活用品,有社区工作人员帮忙购买。”

令王华喜出望外的是,妻子以前的身体状况不太好,经常失眠且内分泌失调,在医院治疗新冠肺炎时,这些症状也缓解了不少,“她的身体康复得蛮快的,以前的小毛病也几乎调理好了,而且根据医院开的中药,现在的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改善。”

“经过这次的治疗,感触真的很多,首先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王华称,此次疫情治疗过程中全部免费,就连治疗住院的“伙食费”也不用自己付,“我(从隔离病房)出来之后,也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热心

“想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

治愈出院后,王华通过观看新闻得知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可以用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疗。“能尽一份力,还有什么说的呢。”在2月23日,经过健康征询、初筛、检查等一系列程序后,王华成功捐献300毫升血浆。

为了肯定和鼓励王华的捐血行为,政府奖励他5000元。但是,这奖励王华不仅没用到自己身上,他还拿出了自己的5000元,把这一万元用来购买生活物资送给西湖区桃花镇9个社区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他说,“一线工作人员没日没夜坚守,非常辛苦。这些生活物资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吧。”

近期,王华得知目前医院符合标准的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较为紧张,日前,他决定再一次捐赠300毫升血浆,“按照规定是捐献血浆要相隔半个月,所以等到隔离期满了,就是3月9日左右,我就打算再去捐献一次。”

说起捐献的初衷,王华称,在医院治疗期间,他想了很多,平常想不通的问题也都想通了,“身体是最重要的,家人是最好的陪伴。”另外,他觉得住院期间自己得到了医护人员细心的治疗和照顾,他也要通过这种方式回馈社会,“以后要传递更多正能量,多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来源:晨报首席记者 吴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