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时候,在出版社工作的朋友赠送了我一些图书,因为家里的书实在太多,书架也腾不出更多的地方来摆放,于是将那些图书分门别类,一部分送给需要的朋友,一部分自己留了下来,而关于那些图书,我至今翻阅、向人推荐最多的一本便是刘墉先生的《再试一次就成功》!
作为知名华人作家,刘墉先生被读者爱称为‘沟通青少年心灵的专业作家’,原因是他的作品无论是处世散文还是励志散文都非常的耐读,不会让人觉得枯燥无力,也不会觉得强硬说理,他总是能以一种简约温婉的语气来引导我们明晰一些很深邃的道理,让人心服口服,实施起来也似乎难度锐减!
例如在《再试一次就成功》一书中,刘墉先生在‘谈自制’一章,便以四个很小的章节,囊括总结了现实生活中导致人们丧失自制力的几个重要原因之所在,并且做了极为精准的分析建议,这不仅对缺乏自制力的青少年极为有益,对于成年的我们一样有指导价值!
伟大的人都成于自制!
刘墉先生有句名言讲:“许多伟大的人,都因为他们节制自己,集中力量在特定的事物上,而有杰出的成就。”可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我们总是太容易被身边纷乱的事物转移注意力,从而经常是忙忙碌碌一天、一周、一月甚至一年,最终却发现自己好像什么也没干成!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缺乏相应的自制力!
关于这一点,刘墉先生在其《再试一次就成功》一书中列举了这样一个事例:
文学大师梁实秋先生还在世的时候,某天刘墉同梁实秋先生一起吃饭,饭桌上先后上了冷盘、炒饭和冰糖肘子等餐点,梁实秋先生都一一说自己不能吃,因为患有糖尿病,不在吃带糖的冷盘和冰糖肘子,也不能吃淀粉含量太高的炒饭,因为淀粉也会转化成糖!
后来,桌上上了最后一道八宝饭,大家想着梁实秋先生同样会拒绝食用吧,因为大家都知道,八宝饭不仅含糖,而且淀粉含量也很高,可是梁实秋先生却高兴地说:“这个我要”!
大家对此都疑惑不解,梁实秋先生却解释说,因为自己身体原因不能进食含糖和淀粉太高的食物,但是也不是完全不能吃,只是配额很少,那就把这很少的一部分配额分配给他最喜欢的八宝饭了!
这原本只是生活中很小的一件事情,刘墉先生却铭记多年,原因是他从梁实秋先生的举止里看到了自制力的魅力之所在!
其实人之一生,不仅仅是生病后的梁实秋先生在饮食方面被限制配额,我们的一生早也已经被命运之手限定了时间的配额,可配额体现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年限会有长有短,但是大致来说,也无非短短数十年。
这短短数十年间,我们一定会有自己‘最爱的事物’,这就好像是梁实秋先生饭桌上最后上来的八宝饭一样,但在这之前,却总是会出现一些别的事物如同冷盘或是炒饭一样,来试图分走他的定量配额,我们漫漫一生同样会遭遇很多诱惑,但却很少有人能有严格的自制来把专注力都用在‘最爱的事物’之上,而这,也正是我们大多数人难以成功的枷锁之所在。
这就如刘墉先生所总结的:这个世界不会以一时的成功论英雄,也不会有偶然的失误判输赢。人若没有连续持久的表现往往很难被肯定,而被肯定的人也难在一时被推翻。
4个被打断的30分钟不等于完整的2小时
在《再试一次就成功》中,刘墉先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关手机?
其实每一次重读此书,每次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总是感觉提交不上答案,虽然有很多借口,但是认真想来,也都不能成为真正的缘由!
刘墉先生讲有一次自己和朋友去九寨沟旅行,在一间叫‘山菜王’的餐厅看到一首打油诗:花衣裳,红脸庞,青稞酒,山菜王。羌寨是我家,永不接电话!尤其是最后一句永不接电话让刘墉先生感触颇深,原因是他和朋友的九寨之旅中,时常被朋友的电话惊扰,甚至是午夜,朋友也会开着手机和对方大声交谈。
这让刘塘先生很是恼火,他质问朋友为什么不关手机?朋友很直接的回答他说,关了手机会心不安,怕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发生,别人联系不上自己。
其实不仅仅是刘墉先生的这位朋友,我们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每天几乎手机24小时开机,如果不是特别忙,隔不一会就要看看手机,一天天,一年年,但真正有几件特别重要的事情需要这样去频繁的关注手机呢?细想起来,似乎又真的没有什么事儿值得我们这样天天机不离手!
对于这个现象,刘墉先生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他说:4个被打断的30分钟,绝不等于连续的2个小时!
当然,如果仅仅从量化的数字来讲,4个30分钟完全是等于完整的2个小时的,但是作用到人的努力方面,从质的方面来讲的话,这话绝对就是真理!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脱离手机,也就难以避免对机对我们造成的影响,这样不知不觉中,我们所过的每一天,已经从质的方面被压缩了,如此对比别人专心努力的一天、一周、一月一年来说,我们的赶超就会显得无比的力不从心!
所以,像刘墉先生建议的那样,我们在该奋斗的年纪,最该做的事情是万事专注,该玩该放闲的时候好好玩,该工作学习的时候聚精会神,尽量避免一些闲杂事务的打扰!像刘墉先生所言:以速度争取时间,再用这时间去享受宁静,而非拖泥带水,永不得真正的空闲!
人生战场比的不仅是实力还有速度!
近些年来为,很多人都在强调自制力,因为自制力可以令人成人,可以令人成功,但刘墉先生却云淡风轻地从另一侧面对自制力做了一番诠释——自制力缺乏有可能致命!
当然,这不是危言耸听,如果蝴蝶效应一般,往往致使我们酿成大错的缘由,有可能仅仅只是因为晚出门了一分钟!
刘墉先生对此,举了一个例子称,有次自己要去参加一场演讲,前一天便和朋友约定了,请朋友来送他过去,朋友也满口答应了一定会准时,可是结果早上到点儿了却发现朋友还没有到,他打电话过去追问,才知道朋友去修理厂修车子耽误了时间,正在往过赶,而且为此已经超速连闯红灯好几次了。
刘墉先生知道这个情况后,告诉他不用赶了,自己约了别人来送。那天,刘墉先生演讲迟到了八分钟,但他更多的气愤却并不在这件事情上,而在于朋友的不守时,倒并不是因为这不守时影响到了自己,而是因为这不守时为朋友本人造成了很多危险因素!
试想一下,如果他能提前做好准备,事先出门,即便有什么突发情况,例如修车耽误时间也不会严重影响到当天的行程计划,更不会导致他一路超速,闯黄灯,闯红灯,最终还迟到之类的事情发生。
当然,迟到也并不是最严重的后果,更严重的隐患是,一路超速闯红灯所有可能引发的后果,这几乎是我们隔三差五就能在新闻事件里看到的事情!其实不仅是新闻事件,就是身边亲朋好友间,也经常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而往往最初的原因便是因为他们缺乏自制力,可能玩手机晚出门了几分钟,可能赖床了几分钟,也可能洗漱的过程拖沓了几分钟,而这都是导致我们原本平静生活状况百出的缘由!
谈自制,有干巴的说教,也有一味的鼓励,而刘墉先生却言简意赅地说:比赛就像人生的战场,他比实力也比速度,速度何尝不算是一种实力,你没有别人快,你比别人拖,你就显示你比别人差。因此说,我们不成功,有时候真的并不是我们的实力比别人差了多少,而真的只是自制力方面的差异,如此而言,我们完全可以试着对自己严苛一点,也许局面就完全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