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从花香饭到八珍面,看才子李渔的烟火人生

2019-11-11     村口大花

李渔性极巧,凡窗栏、床榻、服饰、器具、饮食诸制度,悉出新意,人见之莫不喜悦,故倾动一时。所交多名流才望,即妇孺亦介知者李笠翁。

以上是光绪年间《兰溪县志》对明末清初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李渔的一番评价,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李渔一生不仅工于诗文书画,擅于园林曲赋,其对生活杂事,也皆存有万般兴致,甚至炊饮之事,也时常能出新意!

例如李渔所著《闲情偶寄》便以很多篇幅记载了才子李渔对于炊饮之事的一些真知灼见,以及创新之法,以至于到现时今世,还常有人念及李渔的‘花香饭’及‘八珍面’而垂涎三尺!

寻常谷米之花香饭

古往今来,书呆子见多了,因而有人提及才子,我们总会下意识地联想到书呆子,只识书中才学,不问人间烟火,然而才子李渔却当属异类,他不仅才识过人,对于生活中有所接触的万事万物,他也总有着用不完的好奇心,和永远钻研到底的精神。

了解李渔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起因是那部经典的《风筝误》,但直到后来的《闲情偶寄》才算是对其有了更深了解,如《兰溪县志》所载,李渔真的可以说是生活中的全面手,无论是窗栏、床榻、服饰、器具,还是饮食制度,保养方法,李渔几乎都能研究个门儿清,属于那种天马行空也不会把天儿聊死的人,因为他脑袋里装的东西真的太多太多。

今天,我们就单独聊聊他的花香饭及八珍面,然后同对李渔相对陌生的朋友们一起从这一侧面对李渔再来做一个了解吧!

煮粥蒸饭做为厨妇厨夫们最基本的技能,可以说古以有之,但寻常谷米无论怎么换着法的做,似乎也脱离不了那么几种因有的模式,然而李渔却能别出心裁地想到制作一种花香饭,从而提升食者的进餐感受!

咱们先看看李渔在《闲情偶寄》一书中是如何描绘这款花香饭的:

宴客者有时用饭,必较家常所食者稍精。精用何法?曰:使之有香而已矣。予尝授意小妇,预设花露一盏,俟饭之初熟而浇之,浇过稍闭,拌匀而后入碗。食者归功于谷米,诧为异种而讯之,不知其为寻常五谷也。此法秘之已久,今始告人。

行此法者,不必满釜浇遍,遍则费露甚多,而此法不行于世矣。止以一盏浇一隅,足供佳客所需而止。露以蔷薇、香橼、桂花三种为上,勿用玫瑰,以玫瑰之香,食者易辨,知非谷性所有。蔷薇、香橼、桂花三种,与谷性之香者相若,使人难辨,故用之。

平日招待客人,我们几乎各家各户都会在饭菜的制作上精益求精,这是华夏民族传统的好客之道,但是寻常谷米如何做出新意?李渔的解释是使其具有香味就很好了!

那么,如何使寻常中谷米具有香味呢?李渔在此向我们介绍了一款花香饭的制作方法,那便是用蔷薇、香橼、桂花三种鲜花制作花露,然后再将花露浇于初熟的谷米饭之上,稍闷片刻后,将饭食搅拦均匀,这样寻常谷米饭便有了诱人的花香芬芳,细想一番,这真的是在原有的饭食基础上提升了很多档次,既会让人进食的过程中因嗅闻花香而心情舒畅,也会让寻常五谷更多了一番诗情画意!由此看来,李渔真不愧是才子吃货!

补心麦制八珍面

南人饭米,北人饭面,常也。《本草》云:“米能养脾,麦能补心。”各有所裨于人也。予南人而北相,性之刚直似之,食之强横亦似之。一日三餐,二米一面,是酌南北之中,而善处心脾之道也。

李渔在其《闲情偶寄》饮馔部之《面》一章节详细介绍了自己身为南方人,却对面食有所研究,并且喜爱的缘由,由此可见,李渔对饮食的入迷,也并不停留在口感食欲之层面,而更深的一重意义则在于,他在好吃的同时还是个非常注重养生的人。

前文我们说过,会做饭的人很多,但是能将寻常谷米加工出新奇口感的人却少之又少,李渔对此却研究颇多,也总是创意百出,在《闲情偶寄》饮馔部之《面》一章节中,李渔为大家介绍了一款他本人自主研发的一款‘八珍面’。

研发这款八珍面的原因在于,李渔对于南北人吃面的方法存在异意,依他当时了解,北方人吃面喜欢做成饼,李渔则喜欢将面做成一根根面条,但是南方人吃面条,又总是将油盐酱醋等作料都下在面汤里,这样以来,总是汤有味而面无味,在李渔看来,这种只看重汤而不看重面的吃面方法,跟没有吃面差不多。

因此,李渔别出心裁发明了一款‘八珍面’:

八珍者何?鸡、鱼、虾三物之内,晒使极干,与鲜笋、香蕈、芝麻、花椒四物,共成极细之末,和入面中,与鲜汁共为八种。酱醋亦用,而不列数内者,以家常日用之物,不得名之以珍也。

鸡鱼之肉,务取极精,稍带肥腻者弗用,以面性见油即散,擀不成片,切不成丝故也。但观制饼饵者,欲其松而不实,即拌以油,则面之为性可知已。鲜汁不用煮肉之汤,而用笋、蕈、虾汁者,亦以忌油故耳。

所用之肉,鸡、鱼、虾三者之中,惟虾最便,屑米为面,势如反掌,多存其末,以备不时之需;即膳己之五香,亦未尝不可六也。拌面之汁,加鸡蛋青一二盏更宜,此物不列于前而附于后者,以世人知用者多,列之又同剿袭耳。

李渔虽为古代之人,但其文字浅显易懂,因此,即便不对原文‘八珍面’之制作方法做详细解释,相信很多读者朋友也绝对能看得明白,那便是将鸡、鱼、虾三物晒干,同鲜笋、香蕈、芝麻、花椒等研为细粉,再与鲜汤面粉混合,做成营养丰富的面团,而后再做以加工。

从这个制作流程来看,李渔的八珍面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打破了传统米面的加工流程,虽然现在也有很多人会在制作面食时添加一些其它的营养材料,但其灵感来源也许正源于李渔的八珍面,也说不定呢!

烟火人间之李渔

李渔一生起落沉伏,从追名逐利,到归隐田园,他用数十年的时间看清了人生真谛,如其诗文所书:

髡尽狂奴发,来耕墓上田。

屋留兵燹后,身活战场边。

几处烽烟熄,谁家骨肉全?

借人聊慰己,且过太平年。

人生在世,最难得的便是持有一颗平常心,李渔在繁杂的经历背后,也算是终于拥有了这样一份清心,因而才有兴致将精力聚集于身边的寻常事物,例如刻窗制栏,例如谷米粥饭。如此想来,生活一事,最不缺的便是才子凡夫,而真正缺少的,则是如李渔这样,落于烟火尘间,却还愿意对其爱好钻研的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Y9aXm4BMH2_cNUgt0f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