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年11月2日,南阳常绿悦龙府城市展厅盛大开放,引来市场瞩目无数。
热闹之余,不少吃瓜群众心生疑问:只知道白河南有个常绿卧龙府,什么时候又出来个孪生兄弟悦龙府?常绿啥时候拿的地?
需要把时钟拨回到今年的7月30日。
彼时,备受瞩目的原白河南竹木市场地块土拍大战拉开序幕,战鼓雷鸣之后,G2019—05、G2019—06、G2019—07、G2019—08四地块花落三家。
其中,G2019—06地块经过136轮竞价,被南阳市瑞思置业有限公司竞得,44亩地成交价30490万元,折合每亩690万元,楼面价4138元/平方米,综合溢价率165%。为四地块中亩单价、楼面价最高地块。
瑞思置业,名不见经传,如何能啃得下这样一优质地块?业内无不猜测纷纷。
据了解,瑞思拿地之后,由于自身品牌影响力有限,如何操盘也是一筹莫展,信心不足。在寻求合作的过程中,拥有雄厚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常绿集团,成为瑞思最为心仪的合作目标。双方接触后,一拍即合,迅速达成合作意向。
近日,笔者从内部渠道获悉,常绿集团已于日前以3.1亿价格强势收购瑞思置业,正式完成了其在南阳白河南岸的战略布局。不仅如此,目前南阳还有多家房企正与常绿频繁接洽,积极推进合作并购及轻资产运营管理事宜。
持续拿地,强势并购,深耕宛城!常绿此役,不仅是在品牌扩张道路上又一次振奋人心之举,更昭示着常绿对于南阳市场的充足信心。
由此,常绿南阳第五盘——悦龙府正式浮出水面!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常绿悦龙府未曾入市,已自带话题。
2
时光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不知不觉,常绿已在南阳深耕近10年。
从2010年常绿南阳首开之作常绿林溪谷,到2013年常绿大溪地开启南阳花园洋房时代,再到2017年常绿以黑马之势问鼎西城区,2018年击退群雄赢得经十路土拍大战......常绿的脚步迅疾而稳健。
常绿林溪谷、常绿大溪地、常绿运河壹号院、常绿卧龙府、常绿悦龙府,时光见证了常绿扎根南阳的决心和为南阳奉献优秀人居作品的努力,同时,也让南阳人亲历了常绿集团不断攀升,砥砺成长的过程。
尤其是今年以来,常绿大动作不断,野心可见。
2019年9月21日,河南常绿集团与深圳市彩生活服务集团正式合作签约。
作为中国内地第一家进入资本市场的物业转型企业,彩生活服务集团是内地率先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用于传统物业管理行业,开启中国智慧社区构建的先行者。
对于常绿而言,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
与彩生活集团强强联手之后,毫无疑问常绿集团的物业服务水平将随之提升至全新高度,未来,常绿业主可以享受到更便捷的智慧生活,更精细的品质服务。
2019年10月21日,常绿果断出手,进军省会,以每亩1322万元的价格拿下郑州金水区〔2019〕78号地块。
该地块位于经一路东、明鸿路南,属于金水老城区,西临郑州市动物园、北靠东风渠滨河公园,向东跨过中州大道即为郑东新区CBD,区位优势显著。
首度抢滩登陆郑州,彰显的不仅是常绿的实力与魄力,更是常绿立足中原,谋略全国的勃勃雄心。
落子郑州只是第一步,在常绿更宏大的战略蓝图中,布局全国或许才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
3
2019年,随着楼市格局发生微妙变化,南阳人慢慢发觉,入市的项目越来越多,可选择的空间也越来越大。本来就已经迷茫的置业者,更多了几分迷茫。
如何选择,成了置业者共同的疑惑。
而在如火如荼的白河南片区,目前已成为众多开发商寸土必争之地。房企扎堆,背后是区域价值的彰显,政府公共资源的倾斜,城市发展方向的预判。
从经十路到东外环路,我们早已隐约听见新区崛起的蓬勃心跳。常绿悦龙府的亮相,让南阳新城区价值高地之上,又多了一个人居精品。
据了解,常绿悦龙府总建筑面积约9.4万方,其中住宅建筑面积约7.2万方,依然是经典的新中式风格。项目由7栋小高层和1栋洋房组成,共计约665户。容积率为2.5,绿地率35%,建筑密度约为22%,标准的低密度社区。
项目西临东外环路(规划中),北临珠江路(规划中),东临二号区间路(规划中),城市主干道长江路近在咫尺。
项目周边第四完全学校、第六人民医院、万德隆广场等配套资源丰富,同时又紧邻商务中心组团和高铁商贸组团,发展潜力不言而喻。
户型方面,常绿悦龙府采用第十代户型设计,结合常绿之前开发所有项目的户型优势,优中创优。值得一提的是,悦龙府的面积段涵盖84平米——126平米之间不等。
换句话说,假如你曾经为卧龙府阔绰的面积段犹豫徘徊过,那么这次悦龙府一定会满足你更加个性化的需求。
双龙联动,明年白河南,且看常绿如何出彩。
4
十几年前,葛大爷有句广告语说的比较实在:
“选手机卡跟进饭馆一样,哪家人多我去哪家。”
其实,买房差不多也是这个道理。
哪个区域人气旺盛,哪个地段开发商云集,哪个板块话题不断,买这个区域大体上不会错。
在此前提之下,更重要的是要选择靠谱的房企、大品牌的房企、有前期项目可以参照的房企、深耕这座城市而不是赚一笔就跑的房企。
如果以此为标准,粗略筛选一下你会发现,目前能够进入选择范畴的开发商,实际上并不算多。